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都

东都

①西周武王都镐,成王时周公营建洛邑,作为镇抚东方的政治中心。因而称镐为西都,雒邑为东都。

②新莽以长安为西都,以洛阳为东都。

③东汉建都洛阳,因在西汉旧都长安之东,故名东都。班固有《东都赋》。

④隋大业初营建洛阳新城(即隋唐故城,今洛阳市),称东京。大业五年(609)改为东都。唐初废。显庆二年(657)复称东都。光宅初改为神都。神龙初复为东都。天宝初改为东京。上元三年(762)复称东都。五代梁改为西都。后唐同光元年(923)又改为东都。后晋改为西京。

⑤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)改汴京为开封府(今河南开封市),置东都;而以洛阳为西都。

⑥五代南唐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市)称西都,以吴旧都江都府(今江苏扬州市)为东都。

⑦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(1662)郑成功收复台湾,置承天府于赤嵌城,号东都明京。


(1)周武王都镐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,成王时周公营建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),作为抚镇东部的政治中心,因称镐为西都,雒邑为东都。(2)东汉都雒阳,以在西汉旧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)之东,故称东京,亦名东都。班固有《东都赋》。(3)隋大业五年(609年)改称东京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为东都。(4)唐显庆二年(657年)以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为东都。武周光宅元年(684年)改名神都,神龙元年(705年)复称东都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称东京,上元二年(761年)停京号,次年复号东都。(5)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以汴州(治今河南开封市)为开封府,建东都。(6)五代唐同光三年(925年)改洛京(今河南洛阳市)为东都。至晋天福三年(938年)迁都汴州,改称西京。(7)五代南唐都江宁府,称西都;以吴旧都江都府(治今江苏扬州市)为东都。(8)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(1662年),郑成功收复台湾,奉明正朔,以今台湾省台南市为东都;或泛称台湾为东都。次年六月郑成功死,其子郑经继位,改称东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汤阴县

    隋开皇六年(586)析邺县置,属卫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汤阴县东。大业初属汲郡。大业末废。唐贞观元年(627)改汤源县复置,属相州,移治今河南汤阴县。金属彰德府。元属彰德路。元末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

  • 双阳山

    即今福建泉州市北朋山岭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双阳山“在晋江县(今泉州市)北十里,与南安县接界。郡城望之,微有大小, 曰大阳、小阳,南望之则两山并峙。一名朋山”。

  • 青峒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青塘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 南韶连镇设守备一员驻青峒。在今广东省英德市东北青塘。清时设兵驻防。

  • 版岩镇

    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南七十里板岩乡。清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卷17引 《山阳县志》: 版岩寨“岩三面如削,一面小路可登”。

  • 响地

    在今河北邢台市城内。《寰宇记》 卷59龙冈县: “响地,《郡国志》 云: 邢州尚书坊东井地,周百余步,其所鸣响,人马行上,轰作雷声,掘之,即火山。”

  • 右史堰

   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武陵县:“又有右史堰,(长庆)二年,刺史温造增修,开后乡渠,经九十七里,溉田二千顷。”

  • 乳山河

    即今山东乳山市西乳山河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3: “乳山河在(海阳) 县东五十里。” 上源曰玉林河,发源于牟平县南分水岭,西南流会夏村河,至乳山口入海。

  • 白马峰

    在今河北任丘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任丘县“金沙岭”条下:“县南有白马峰,其后水流决溢,皆堙为平陆。”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一》:白马峰“状如白马,故名”。

  • 清溪洞

    在今云南富源县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平夷卫: 清溪洞 “在卫西三里。洞内石笋林立,外则溪流环绕”。

  • 米川城

    北宋崇宁三年(1104)于唐米川县故址修筑,属廓州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廓州:米川城“王厚云:米川沿河西至廓州约六十里,过河取正路至结啰城约三程,本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