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城
①后燕都城。在今河北定州市。本为古中山国城址,汉为中山郡和中山国治。后燕建兴元年(386)建都中山。
②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十三里峭岭上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,在定州唐县东北四十一里,春秋时鲜虞国之中人邑也。”
①后燕都城。在今河北定州市。本为古中山国城址,汉为中山郡和中山国治。后燕建兴元年(386)建都中山。
②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十三里峭岭上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,在定州唐县东北四十一里,春秋时鲜虞国之中人邑也。”
一作六水。据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:“何谓六川?河水、赤水、辽水、黑水、江水、淮水。”高诱注:“河出昆仑东北陬,赤水出其东南陬。辽水出砥石山, 自塞北东流直至辽东之西南入海。黑水出昆仑西北陬。江水出岷山
即今云南剑川县西南弥沙镇。明洪武中置土巡检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 ·丽江府》: 弥沙井 “在剑川州西南一百五十里。有盐课大使驻此”。
在今西藏拉孜县东北百六十余里俄模钟村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:鄂摩,兰也。城墙土色近之,故名。”
又称明河。即今云南洱源县北芘碧湖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大理府:“明河、宁湖,在浪穹县西北五里,周回五十里,水色如镜。”
又名新市。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三十六里湖堤乡。清光绪 《余姚县志》 卷1 《市肆》 有湖地市。
明置,即今浙江武义县东北茭道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义县: “有茭道市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武义县: 茭道市在 “县东北三十里。旧置道山驿于此,洪武十四年改曰茭道驿”。即今浙江省武义县东北上茭道。
即今湖北黄陂县西北二十二里罗汉寺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黄陂县西北有罗汉寺市。
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东北一百十里江桥蒙古族镇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泰来县图: 县东北有哈拉尔格。“哈拉尔格”,蒙古语意为黑色崖子。
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北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交界处。为小绥芬河与俄罗斯境莫河分水岭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勒富河”条下:“们河在(宁古塔)城东南五百五里,又西曰苏扎哈河,在城东南五百十五里,源俱出苏扎哈窝
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二十五里长江西陵峡东口北岸峭壁,东临下牢溪。唐白居易与弟知退及元微之三人游此,各赋诗,居易为之序。北宋苏轼、苏辙及欧阳修俱有三游洞诗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登三游洞,蹑石镫二里。其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