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河县

临河县

①秦置,属九原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临河市东北古城乡 (高油房) 古城。西汉属朔方郡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。东径高阙南。河水又东径临河县故城北。” 民国 《临河县志》 卷下有 《高家油房古城考》,所记方位与此合。

②北周武平元年 (570) 置,为临河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。隋开皇改属隰州,十八年 (598) 改为永和县。

③西魏置,为临河郡治。治所在今宁夏平罗县境。隋废。

④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卫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57: “以南临黄河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汲郡。唐属相州。北宋属澶州。金废。

⑤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西德州。治所在今山西石楼县境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⑥唐贞观三年 (629) 置,属羁縻丛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境。广德后废。

⑦唐置,属羁縻移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。后废。

⑧辽置,属饶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林西县南。金废。

⑨1929年升临河设治局置,属绥远省。治所在强油房 (今内蒙古临河市)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84年改设临河市。


(1)古县名。(1)秦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东北乌加河南。属九原郡。东汉末年废。(2)北周宣帝置。一说北齐武平元年(570年)置,治今山西省永和县西南。为临河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为永和县。(3)隋开皇六年改东黎县置,治今河南省浚县东北。属汲郡。北宋后废。(4)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。治今山西省石楼县境。贞观元年(627年)省。金废。(5)辽太宗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南西拉木伦河北岸。(2)旧县名。1929年由临河设治局升设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张家油房。1984年撤销,改设临河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云林县

    清光绪十三年(1887)置,属台湾府。治所在林圮埔(今台湾南投县南竹山镇)。据连横《台湾通史》:“云林设县始于建省之时,则为抚垦之计尔。先是光绪十三年,划嘉义以北之地,经营新邑,择治于林圮埔之云林坪,

  • 广元寺镇

    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广兴镇,东接中江县界。嘉庆《金堂县志》卷2:广兴场“俗名广元寺,去城一百八十里”。《清史稿·毛大瀛传》:嘉庆五年(1800),白莲教张子总部“由金堂之广元寺肆行焚掠,及简州境”。

  • 胖色城

    亦作榜色城、坊州城。在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山城镇。清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·盛京全图》: 辉发河上游有 “胖色城”。乾隆 《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图》 作邦塞城。

  • 扎里麻站

    明海西西陆路驿站之一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市东扎罗木得。《辽东志》卷9海西西陆路有“扎里麻”站。

  • 石牙墟

    即今广西来宾县东南石牙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来宾县图:东南有石牙墟。

  • 梅寨

   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梅林村。旧属怀远县,清雍正九年 (1731) 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于此设巡检司。

  • 屯河卫

    明永乐三年(1405)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汤旺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银林堰

    又名银淋堰。唐景福初筑,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东坝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建康府: 银淋堰,“《续志》 云,苏、常承中江下流,常病漂没,故筑银淋五堰以窒之,自是中江不复东,而宣、歙皆自芜湖以达于大江。又以石

  • 都江水

    ①指古郫江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72华阳县: “都江水在府西四里。一名粉水,以水作粉鲜洁于他处。”②指今四川岷江及都江堰市西都江堰分水鱼咀之北江 (内江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1永康军:

  • 杖义城

    亦作仗义、伏义。唐大和六年(832)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建,在今四川汉源县南。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》:太和年间,“筑杖义城,以制大度、清溪关之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