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丹霞山

丹霞山

①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麻姑山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南城县“麻姑山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麻姑西七里有丹霞山,道书第十福地。亦曰丹霞洞,其旁为出云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 “麻姑山”条下:丹霞山“绝顶有虎穴”。

②一名留山。在今河南南召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南召县:丹霞山“一名留山。在县(旧治云阳镇)西北三十里三鸦路中。……今山上有栖霞寺,寺后一峰巉崖千仞,左右又有两峰,最为奇胜”。


(1)在广东省北部仁化县城南。山体主要由红色砂岩、砾岩构成,经流水下切,发育成奇峰林立的峰林,为地理学上“丹霞地貌”的代表。山顶宝珠、海螺、长老三峰并立,主峰宝珠峰最高,海拔408米。海螺峰最为雄峻,凌霄摩天,百峰俱伏。有锦石岩、海山门、一线天、紫王台、天然峰、铁缆丹梯等峰石奇观。山麓有锦江流经。与罗浮山、西樵山和鼎湖山并为广东四大名山。与翔龙湖、锦江、阳元山等组成丹霞山风景名胜区,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辟有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,列入世界地质公园。(2)在贵州省盘县南。孤峰兀立,峻伟挺拔,登顶观日出,霞光四射,万道红光,因名。最高峰海拔 1888 米。山上林木葱郁,松柏苍翠,景奇山秀。明天启前,山顶有玄帝宫。天启四年(1624年)建元贞观。清嘉庆、道光、光绪年间累有增建,寺观规模宏伟。1964年毁于火。明徐霞客赞此山“夭娇丛沓”、“峭拔擅秀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辽中卫

    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明末废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。属辽东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的澄河

    即滴澄河。今贵州修文县西猫跳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威清卫: “西有的澄河,即陆广河上流。”

  • 菀水

    一作宛水。在今河南浚县西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菀水上承淇水于元甫城西北,自石堰东菀城西,屈径其城南,又东南流历土军东北……菀水东南入淇水。”

  • 古骨龙城

    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南大通河北岸。《宋史·童贯传》:政和元年(1111),“将秦、晋锐师深入河、陇,薄于萧关古骨龙,谓可制夏人死命”。即此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震武军:“政和六年进筑古骨龙城,赐名震

  • 河东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蒲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。唐乾元三年(760) 属河中府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废。②元至元间置,属理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洱海东岸。后废。(1

  • 武山砦

    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虎门镇西威远岛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东莞县: 武山砦 “在县南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二》 “虎门寨” 条: “武山寨在县南武山,与虎门相应援。”

  • 无切县

    亦作无功县。西汉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南宁省宁平县附近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叶榆水注》:“江水对交趾朱鸢县,又东径浦阳县北,又东径无切县北。建武十九年九月,马援上言:臣谨与交趾精兵万二千人,与大兵合

  • 清泗

    即泗水。别名清水。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泰始三年 (467),宋明帝遣沈攸之图淮北,“攸之以清泗既干,粮运不继,固执以为非宜,往反者七”。即此。

  • 盐水镇

    在今四川珙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珙县:盐水镇在“府南百二十里。《志》 云: 明初置盐水坝巡司于此。万历初,改为歇马堡巡司”。在台湾省台南县北部、急水溪和八掌溪间。面积52.25平方千米。人口约3.

  • 白雾团

    亦名白雾隘。在今湖南溆浦县北六十里。宋置驿。元废。《宋史·蛮夷一》:天禧二年(1018),“辰州都巡检使李守元率兵入白雾团”。即此。又称白雾隘。宋置驿,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北。元废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天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