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强城
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普康县:“后周永唐县,隋改为永康,移治伏强城。”
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普康县:“后周永唐县,隋改为永康,移治伏强城。”
即梅根河。今安徽贵池市东北九华河。《宋书·张兴世传》: 兴世谓沈攸之等曰: “上流唯有钱溪可据,地既险要,江又甚狭。” 又 《邓琬传》: “刘胡率轻舸四百,由鹊头内路欲攻钱溪。既而……住鹊头不进,遣龙
明洪武九年(1376)降化州置,属高州府。治所即今广东化州市。十四年(1381)复为化州。1912年改为化县,属广东高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9年改为化州县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
在今广东三水市西河口镇南隔江江根村。明洪武二年(1369)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枷板河东、松花江南岸新甸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6: 宾州厅东北 “一百五里新甸屯。即顺兴福屯,有松花江渡口,通黑龙江呼兰厅路”。(1)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西南部。面积12
又作乞湿泐巴失海子、乞则里八海。今新疆福海县西北乌伦古湖。元刘郁《西使记》:龙骨河“西注潴为海,约千余里,曰乞则里八寺。多鱼,可食。有碾硙,亦以水激之”。
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行唐县:双岭山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以双岭并峙而名”。
在今四川蒲江县东二十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3蒲江县:“《七签》:主簿山一名长秋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1蒲江县:长秋山“山高耸。一名主簿山,以昔有主簿王兴者得仙于此而名。《寰宇记》谓之小可慕山”
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)改兴唐府置,治元城、广晋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后汉乾祐初改名大名府。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年)改兴唐府置,治元城、广晋二县(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名、魏
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八十里清凉谷中。北魏孝文帝建,元至正二年 (1342) 重修。下有雪浪亭、为登山必由之径。寺有清凉石。②在今江苏南京市城西隅清凉山南麓。五代杨吴顺义三年 (923) 在此建兴教寺。
元置,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