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陕西省北部。今仍名秃尾河。源出神木县西北公泊海子,东南流径佳县北入黄河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一》:圁水,“《通志》:有秃尾河, 自安定堡北塞外流入,又东南径高家堡西,合永利河、蒺藜川,又东南合开光川
在今山西榆次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榆次县:万春渠在“县南三里,引洞涡水西流溉田,凡百二十余顷”。
高句丽置,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南催阵堡山城。《晋书· 慕容皝载记》: 东晋咸康七年(341),“慕容恪攻高句丽南苏,克之,置戍而还”。又 《新唐书· 高丽传》: 贞观二十一年 (647) 三月,征高丽,李
亦作七擒市。即今江西新干县东南四十四里七琴镇。明嘉靖《临江府志》卷3:新淦县市镇有七擒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6新淦县:“芦岭又迤东稍南行十里至七琴。”
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北渡山“产美石”。
即今河北宣化县东北盘常河。源出今河北崇礼县南,西南流至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入洋河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: 大定十年 (1170),“五月乙卯,如柳河川”。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: 洪武二年 (1369),遇春率师
即额尔古纳右翼旗。1934年伪满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东北奇乾乡。1947年并入额尔古纳旗。
隋仁寿元年(601)改广城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。《寰宇记》卷63深州乐寿县:“取其理城(乐寿亭)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河间郡,十三年(617)移治今献县。唐属瀛州。元属献州。明洪武初废。古
亦作陆家集、陆集镇。即今河南范县东南三十八里陆集乡。明嘉靖《范县志》卷2:有六家集。
简称不家水。俗称管水。隋以后称郑水。在今河南郑州市和中牟县境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不家沟水“出京县东南梅山北溪,……东北流,径管城西,俗谓之为管水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郑州管城县:“郑水,一名不家水,源出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