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隆集
①即今山东金乡县南兴隆乡。清同治《金乡县志》卷2:兴隆集在“城南二十五里”。
②即今河南开封县东北十四里兴隆乡。清乾隆《祥符县志》卷6:有兴隆集。
③即今湖北枣阳市东南三十四里兴隆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三年(1864)正月,捻军“走枣阳兴隆集”。
①即今山东金乡县南兴隆乡。清同治《金乡县志》卷2:兴隆集在“城南二十五里”。
②即今河南开封县东北十四里兴隆乡。清乾隆《祥符县志》卷6:有兴隆集。
③即今湖北枣阳市东南三十四里兴隆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三年(1864)正月,捻军“走枣阳兴隆集”。
北宋置于上亭驿,属梓潼县。在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五十里上亭铺。
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北大桥乡西。元置合江县于此。《永乐大典》 卷2217 《泸州志》: 合江县“至元十五年,立县于神臂江南济民市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合江县 “旧治在神臂山南,洪武初徙安乐山之麓,即今治
北魏置,属河州。治所在水池县 (今甘肃临洮县西南洮水西岸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洮、临潭、康乐等县地。北周移治当夷县 (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)。武帝时废。北魏于吐谷浑地置,治洪和城(今临潭东南),属河州。辖
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五十里长江中,东接芜湖市。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 泰始二年 (466) “以攸之为宁朔将军、寻阳太守,率军据虎槛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太平州: 虎槛洲 “在繁昌县东五十里。宋沈攸之、
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一百里,接江西景德镇市界。旧为由江西入祁门孔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五岭关“在县南百里。《闻见录》: 自浮梁入祁门界,有五岭关。自此抵县城, 皆高山峻壁也”。
在今江西宜丰县西北六十里黄岗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江西省宜丰县西北黄岗口。明万历年间于此置巡检司。
俗称螺蛳门。元末杭州城东门之一。清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拆除。
在今广东花都市西北三华村。清末革命军攻督署之役,计划悉于此进行。粤汉铁路经此。1937年花县曾迁治于此。
明初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辽阳 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后分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五卫。中卫,洪武十七年 (1384) 置,治辽阳城东南隅,左、右卫,洪武六年以千户所升置。前卫,洪武八年置,治辽阳城东北隅。后卫
明万历十二年 (1584) 置遮放副宣抚司,治所在遮放城 (今云南潞西县西南七十四里遮放镇)。清属腾越厅。民国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