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冠山

冠山

①在今山西平定县西南冠庄脑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平定州: 冠山在 “州西南八里。以高冠群山而名”。

②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五十里。脉起泰山,突峙于此。《汉书· 五行志》: 元凤三年 (前78),“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。民视之,有大石自立,高丈五尺,大四十八围,入地深八尺,三石为足。石立处,有白乌数千集其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谓 “其形似冠,山因以名。盖宣帝起于民间之象也”。

③在今陕西宁强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宁羌州: 冠山 “在州城南”。《清一统志 ·汉中府一》:冠山 “在宁羌州南门外,形如纱帽,俗名纱帽山”。


(1)在山西省平定县城西。海拔1125米。冠高群山而名。山势挺拔,古松翠柏,风光秀丽。为县八景之首。元至顺年间创建资福寺,明、清时槐音书院置此。现尚存古寺,上、下书院,仰止亭,夫子洞等和明代傅山、傅眉等的题诗、题额多处。为旅游胜地。(2)在贵州省龙里县城东门内。因其山形似冠,故名。山顶有庙,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,名紫宫阁,外形六角形,内分三层。山上怪石嶙峋,长有参天古树近百株。风景秀丽,为县避暑游览胜地。山脚新建体育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兰峒寨

    即今广东怀集县西北蓝钟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怀集县西北兰峒街。明正统中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黄连坡关

    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9南甸安抚司: 黄连坡关,“ 《志》云: 自腾越西南行二百里,逾黄连关,即至干崖境”。

  • 永嘉县

    ①隋开皇九年(589)改永宁县置,属处州。治所即今浙江温州市。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)为温州治。南宋咸淳元年(1265)为瑞安府治。元为温州路治。明、清为温州府治。民国初为浙江瓯海道治。1927年直属

  • 扶德县

    ①唐置,属羁縻扶德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。后废。②唐置,属羁縻定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西南。后废。

  • 韩滩

    在今四川金堂县。民国 《金堂县志》 卷9:“大渡、韩滩渡均在今治东三十里赵家渡。《旧志》 谓《华阳国志》 汉段翳告大渡津吏即此。 后因有宋韩遗迹,改名韩滩。”

  • 宁夏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改宁夏府置,属陕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。清雍正二年(1724)仍改为宁夏府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。属陕西都司。宁夏巡抚驻此。二十八年废

  • 义序镇

    即今福建福州市南十八里义序。1949年林森县(今闽侯县)曾迁治于此。

  • 红杨树镇

    即今安徽芜湖县南二十里红杨镇。旧属宣城县。清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12:红杨树镇“距城五十五里”。

  • 三潺水

    即今朝鲜咸镜南道东部北青之大川。源出赴战岭山脉,东南流入日本海。《金史·高丽传》:“石适欢立幕府于三潺水。其尝阴与高丽往来为乱阶者,即正其罪,余无所问。康宗以为能。”

  • 楚湘台 (臺)

   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靖州: 楚湘台,“洪武三十年,楚王、湘王奉诏讨苗,尝驻军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