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以鄂尔多斯左翼中旗等地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东胜市附近之羊场壕。1912年改为东胜县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6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。寄治包头镇。属山
①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北十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湖州府一》: 法华山 “在乌程县西北十八里。苏轼有 《与胡祠部游法华山》 诗”。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卷9: “法华山去灵隐山后可里许,去
隋仁寿初置,治所在玄武县 (今四川中江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隋仁寿初置,治玄武县(今四川中江县东南)。大业初废。
又名石膏山。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南二十五里玲珑山。清魏名世有《游北峰山记》石刻。
①即今河北迁安县西二十里杨店子镇。民国《迁安县志》卷3市集有“杨家店”。②即今山东蓬莱市东南六十里杨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③即今河南息县东北二十四里杨店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咸丰十一年(1861)
即今广东新会市南崖门。在崖山与汤瓶嘴山间,形如门,故名。元 《宋季三朝政要》 卷6: “戊寅六月,祥兴帝迁于崖山。崖山在海中,两山相对,势颇宽广,中有一港,其口如门,可以藏舟。(张)世杰以为形胜之地,
即今青海兴海县西南与玛多县交界之苦海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多罗池“在西海西南三百五十余里。周一百五十余里”。
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十五里三教寺后。《清一统志·石柱厅》: 秦良玉墓 “在厅东十五里回龙山”。秦良玉 (1574或1584—1648),明四川忠州 (今忠县) 人。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。马死,代领
即 “土伯特” 的异译。指西藏及其附近地区。为西藏之别称。又作图白忒、退摆特。为唐代吐蕃之音变。近代外语中对西藏之称谓为Tibet,The-bet,Tobut等源此。清代西藏之别称。又作土伯特、退摆特
又作品赕。南诏于唐羁縻波州置,治今云南省祥云县。《蛮书·云南城镇》:云南城“西隔山有品瞻睒(品赕之误),亦名清字川,尝为波州”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作品澹赕,品赕与品澹为对音字。为南诏直辖西洱河(今洱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