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家山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钱俨《吴越备史》卷1:唐大顺元年(890),钱镠“筑新夹城,环包家山,洎秦皇山而还”。即此。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包家山“在城南近郊坛冷水峪。旧多桃花,为春日游览之胜”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钱俨《吴越备史》卷1:唐大顺元年(890),钱镠“筑新夹城,环包家山,洎秦皇山而还”。即此。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包家山“在城南近郊坛冷水峪。旧多桃花,为春日游览之胜”。
1941年伪满置,省会在四平街市(今吉林四平市)。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、梨树、长岭、海龙、东辽、东丰、辽源、长岭及辽宁开原、西丰、昌图等市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即今射阳湖。在今江苏淮安、宝应、建湖三市县间。《汉书·广陵厉王胥传》: “相胜之奏夺王射陂草田以赋贫民。” 注: “张晏曰,‘射水之陂,在射阳县’。”即射阳湖。古湖名。在今江苏省北部里运河与串场河之间
①北宋宣和元年 (1119) 改龙游县置,为嘉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。南宋绍兴元年(1131) 复为龙游县。②金皇统七年 (1147) 置,属济州。治所在山口镇 (今山东嘉祥县西二十五里酒店)。正隆
即今江苏丰县东南三十里华山镇。元曾设巡司于此。
亦名白沙场。即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白沙镇。民国《合江县志》卷1:上白沙场“距城三十里。旧称白沙镇,在大江北岸。居民三百余家,贸易以米、豆为大宗,谷米多运销朱家沱,豆类多运销贡井”。
在今湖北通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通城县: 虎岩山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山深杳,虎穴其中”。
即今四川眉山县西南思蒙镇。明正德 《四川志》 卷20有思濛铺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眉州: 思濛铺 “在州南四十里”。
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筼筜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大筼筜巡司于此。嘉靖中移驻秦屿堡。即今福建省福鼎市东南筼筜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设巡检司于此。
亦作灭怯思城、麦怯斯城、麦各思城。为阿速国都城。在今俄罗斯高加索山北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十一年 (1239),“冬十 一月,蒙哥率师围阿速蔑怯思城,阅三月,拔之”。
即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。隋、唐为汉源县治。清时有外委、千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