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十六路

十六路

南宋建炎元年(1127)诸路遍设安抚司,掌一路兵民之政,代替转运司成为一路的主要统治机构。南宋初分境内为:两浙东、两浙西、京西南、淮南东、淮南西、江南东、江南西、荆湖南、荆湖北、成都府、潼川府、利州、夔州、福建、广南东、广南西十六路。四年,江南东、西两路合为一,绍兴元年(1131)复分为东、西两路。十四年,利州分为东、西两路。乾道四年(1168)又合为一路,复旧制。其后又时有分合,至嘉定三年(1210)复合为十六路。


南宋建炎元年(1127年),诸路遍设安抚司,掌一路兵民之政,代替转运司成为一路的主要统治机构。南宋初分境内为两浙东、两浙西、京西南、淮南东、淮南西、江南东、江南西、荆湖南、荆湖北、成都府、潼川府、利州、夔州、福建、广南东、广南西十六路。四年,江南东、西两路合为一,绍兴元年(1131年)复分为东、西两路。十四年,利州分为东、西两路,乾道四年(1168年)又合为一路,复旧制;淳熙二年(1175年)又分两路,三年复合,五年又分,绍熙五年(1194年)再合,庆元二年(1196年)又分,嘉定三年(1210年)复合为十六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防县

    西汉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单县东北。东汉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北。属山阳郡。东汉废。

  • 吾儿峪口

    在今河北涉县西南。《元史·察罕帖木儿传》:至正十八年(1358),“乃分兵屯泽州,塞碗子城;屯上党,塞吾儿谷”。即此。明置吾儿峪口巡司。

  • 莘州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清邑县(今山东莘县)。大业初改为莘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复置莘州,贞观元年 (627) 仍改莘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清邑县(今山东莘县)。大业初废。

  • 有苏

    商代方国。在今河北沙河市北。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殷辛伐有苏,有苏氏以妲己女焉。”即此。商代方国。在今河北省沙河县西北。

  • 左阳县

    北周改龙巢县置,为齐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真阳县。

  • 信德府

    北宋宣和元年 (1119) 改邢州置,治所在邢台县 (今河北邢台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巨鹿、广宗以西,沙河以北,泜河以南地。金复为邢州。北宋宣和二年(1120年)升邢州置,治邢台县(今河北邢台市)。辖境

  • 绵 (緜) 蔓水

    即今桃河、绵河、冶河。源出山西寿阳县东,东径平定县入河北井陉县,北入滹沱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太原郡上艾县: “绵曼水,东至蒲吾,入虖池水。”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 “ (韩) 信乃使万人先行,出,

  • 甘涧

    在今天津市蓟县盘山东路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16引《盘山志》:“甘涧有三青沟,前为上甘涧,其下隔一小山,东为东甘涧,西为西甘涧。”上甘涧在盘谷寺前。东甘涧有观音庵,西甘涧有净土庵。

  • 盘州

    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西平州置,属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附唐县 (今贵州兴义市)。以盘江为名。后废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以西平州改名,治附唐县(今贵州兴义市)。后地入南诏废。

  • 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菏泽市北。《春秋》: 宣公十八年 (前591),“归父还自晋,至笙”。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 作柽。即“柽(1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