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岭

南岭

①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南南岭站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 北宁路线图: 锦朝支线有南岭站。

②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南岭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永安县: 南岭在 “县东南八十里,广百余里。四高中衍,惟一路可通。宋景炎二年,文天祥为蒙古将李恒所追,奔循州收散卒屯此,后人呼为忠臣岭。其下为高洋坑水,一名毒水,饮者多死。今泉气如呼吸,随出随没,而水不流”。


(1)又称五岭。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四省区边境一系列东北—西南走向山脉的总称。因地处中国的南部而名。为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,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。自西而东有越城、都庞、萌渚、骑田、大庾等岭及九连山等花岗岩山峰。东西长约600千米,南北宽约200千米,一般海拔 1000 米。最高峰猫儿山(2141米),在越城岭。多低谷山口,其中梅岭路、摺岭路、桂岭路(即湘桂谷地)向为南北交通孔道,京九、京广和湘桂铁路经此。(2)又称忠臣岭。即今广东省紫金县东南南岭。南宋末文天祥曾屯兵于此。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:南宋景炎二年(1277年),收残兵奔循州,“驻马南岭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良渚镇

   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四十八里良渚镇。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,1936年首先发现于此,即名良渚文化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部。面积46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良渚,人口 3000。宋

  • 采 (採) 香径

    ①俗称箭泾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香山,通往灵岩山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8: “采香径,在香山之傍小溪也。吴王种香于香山,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。今自灵岩山望之,一水直如矢,故俗又名箭泾。”②在今江苏张

  • 赤涂城

    十六国李特建,在四川成都市区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成都府引《成都记》云:“府治北三里许,有李特所筑赤涂城。”

  • 岜皂山

    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北都阳乡北。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岜皂山“在都阳土司北三里,为司治后屏”。

  • 南山口卡伦

    清置,即今新疆哈密市北南山口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哈密: 南山口卡伦 “距城九十里”。清末废。

  • 九原山

    ①在今山西忻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忻州:九原山“在州城西。汉末以此名县。今州城跨冈上,三面俱临平畴。亦曰九龙冈”。②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。春秋晋诸大夫葬此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赵文子与叔誉观手九原。

  • 唐努乌梁海

    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。因境内有唐努山,故名。清初归服后,分为五旗四十六佐领,属定边左副将军者二十五,属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者五,属赛音诺颜者十三,属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门徒者三,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

  • 睢清口

    睢水合清水之口。亦名睢口。在今江苏宿迁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泰始三年 (467)行南兖州刺史沈攸之攻彭城 (今江苏徐州市),“去下邳五十余里,陈显达引兵迎攸之至睢清口”,为魏将孔伯恭所破之。即

  • 蓼角咀

    即料角咀。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。旧为大江入海之冲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23 海门县: 料角咀,“ 《江防考》: 北岸东起蓼角咀大河口,以及吕四、卢家等场,沿于杨树港、海门县里河镇,以达于通州,此海门县之南

  • 碎金镇

    在今陕西米脂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