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亭
亦作原高。西汉置,属五原郡成宜县,为中部都尉治。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东南。一说即今堡子湾古城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径原亭城南。阚骃 《十三州志》 曰: 中部都尉治。”
亦作原高。西汉置,属五原郡成宜县,为中部都尉治。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东南。一说即今堡子湾古城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径原亭城南。阚骃 《十三州志》 曰: 中部都尉治。”
亦作硚庄场。即今四川青川县(乔庄镇)。清道光《龙安府志》卷2: 硚庄场在平武县青川镇“东一百二十里”。1939年改置乔庄镇。1951年青川县由青溪镇迁此。
北魏永安中以怀荒 (今河北张北县)、御夷(赤城县北) 二镇置,后移治今山西平遥县西北。北周移治灵丘县 (今山西灵丘县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复置,寄治阳曲县 (今太原市北阳曲镇),次年
①即今河北临西县东北四十五里枣园乡。民国 《临清县志》 卷1: 第五区有枣园。②在今山东无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海丰县: 枣园在 “县西北十里。大河东决,尝涨溢于此。成化二十年,伐木为桥,以便
西汉置,初属鄣郡。元封二年 (前109)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五十里陵阳镇。三国吴移治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镇 (故址现已没入太平湖)。西晋属宣城郡。东晋咸康四年 (338)改名广阳县。古
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改崇庆府置,属成都路。治所在晋原县 (今四川崇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、新津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初省晋原县入州,属成都府。清不辖县。1913年改为崇庆县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
即积水潭。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海子一名积水潭,聚西北诸泉之水,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,汪洋如海,都人因名焉。”
北宋元符间 (1098—1100) 置,属长汀县。即今福建连城县。南宋绍兴三年 (1133) 升为莲城县。
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天平山支阜高景山。《越绝书 · 吴地传》 云: “阊门外高颈山东垣石人,古者名石公。”古山名。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天平山支脉高景山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,古者名石公
北宋置,属宜兴县。即今江苏宜兴市南五十里湖㳇镇。 后讹为湖㳇。 《方舆纪要》 作“湖没”; 《清一统志》 作 “湖汊”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明嘉靖四十年(1561)置,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。清设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