叆河
古名大虫江,一名出入河。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叆河。为鸭绿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叆河 “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北二十里。源出边外分水岭,西南流……至城东南二十里,又折流出边入鸭绿江”。
满语意为“明亮清澈之河”。古称大虫江。鸭绿江支流。在辽宁省东南部。源出宽甸满族自治县北,西南流纳草河后经凤城市附近折向东南,到丹东市附近入鸭绿江。长198千米,流域面积5902平方千米。有草河、八道河等支流。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中、小电站多座。
古名大虫江,一名出入河。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叆河。为鸭绿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叆河 “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北二十里。源出边外分水岭,西南流……至城东南二十里,又折流出边入鸭绿江”。
满语意为“明亮清澈之河”。古称大虫江。鸭绿江支流。在辽宁省东南部。源出宽甸满族自治县北,西南流纳草河后经凤城市附近折向东南,到丹东市附近入鸭绿江。长198千米,流域面积5902平方千米。有草河、八道河等支流。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中、小电站多座。
又作珂埒库、克特库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 所设大青山前十一卡伦之一。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。光绪 《归绥识略》: 珂勒库卡伦 “在归化城西北八十里”。
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 改越州置,为南宋陪都。治所在山阴、会稽二县 (今浙江绍兴市)。以年号为名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 (浦江县除外)、曹娥江流域和余姚、慈溪二市西部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
唐武德九年(626)改金陵县置,属润州。治所在白下城(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)。贞观七年(633)移治冶城(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),九年(635)改名江宁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九年(626年)改金陵县置,治白
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狮子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飞云洞“在大冶回山之巅,三洞层出,上洞出云,中洞出水,下洞出风,其声如雷霆。唐元结尝读书于此,堂基犹在,洞中有元结像”。今为飞云公园。即“猗玗洞”。
即今湖南郴县西三十里华堂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郴州图:州西有华堂铺。
①上古时代分布于今浙江省中部、北部地区的部族。“於” 为古越语发语词,“於越” 即越。《春秋》: 定公五年 (前505),“於越入吴”; 定公十四年(前496),“於越败吴于槜李”。《疏》: “於越,
宋大理置,属威楚府。在今云南思茅市西南六十二里官房。元属元江路。明废。大理国置,在今云南省普洱县南思茅镇西南官房。元属元江路。后废。
又作庱亭。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五十里,与丹阳市接界处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 吴主传》: 建安二十三年 (218),“权将如吴,亲乘马射虎于庱亭”。《晋书·苏峻传》: 东晋咸和三年 (328) 苏峻作乱,峻将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) 西十二里太湖港上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8: 秘师桥“旧系木桥。康熙四十七年改建石”。
亦作弊、邲。西周邑,春秋为郑地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。《史记·郑世家》: “东徙其民雒东,而虢、郐果献十邑。” 虞翻曰: “十邑谓虢、郐、鄢、蔽、 补、 丹、 依、 㽥、 历、 莘也。”古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