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剌合塔
亦作哈剌阿答、哈剌答山、哈剌塔。在今蒙古国西南扎布汗河流域。元时海都与甘麻剌等大战于此。
亦作哈剌阿答、哈剌答山、哈剌塔。在今蒙古国西南扎布汗河流域。元时海都与甘麻剌等大战于此。
即曲水宗。在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曲水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: 楚舒勒,水沟也。傍水建城,故名。”
在今四川三台县南郪江镇。古郪县遗址附近有汉代岩墓千座。东北郪江,沿江两旁山坡上,岩墓密如蜂房,有 “汉墓之乡” 的美誉。墓壁上有各类人兽浮雕,虽粗犷而生动。
南齐置,属宁蛮府。治所在乐安县 (今湖北枣阳市西)。梁移治蔡阳县 (今枣阳市西四十里翟家古城)。北魏为南雍州治。西魏为蔡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齐置,治东蔡阳、西蔡阳(梁并为蔡阳,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南)。
西戎国之一。春秋时立国,都义渠城(今甘肃西峰市附近)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岐、梁山、泾、漆之北有义渠、大荔、乌氏、朐衍之城。”又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 载:周敬王时,“义渠、大荔最强,筑城数十,皆自称王
在今福建福州市西郊怡山。原为南朝陈炼丹师王霸所居,唐贞元十二年(796)建冲虚观祀之。后废。咸通八年(867)延请大安禅师来此兴建清禅寺,旋改名延寿寺。五代唐长兴四年(933)改名长庆寺。俗称西禅寺。
一作沤夷川。即滱水西源,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之唐河。《周礼·职方》:“正北曰并州,……其川虖池、呕夷。”一说指祁夷水,即今山西广灵和河北蔚县境内桑干河支流壶流河。
即今云南省南华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镇南州:“又于沙却置俗富郡,沙却即今州治。”
①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安肃县:牟山“土阜无石, 一望坦夷,土脉深厚,居人多占为田,谓之牟山村”。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十五里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“(安丘)城对牟山。”《元和志》卷
①北魏初置,治所在南太平郡(神䴥元年改征平郡,后改正平郡,即今山西新绛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闻喜、曲沃、新绛、河津、稷山、绛县、垣曲、万荣等县及河南济源市等地。太和十八年(494)废。东魏
即汉献帝墓。在今河南许昌县东张潘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