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和县

和县

1912年改和州置,属安徽安庆道。治所即今安徽和县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东部。属巢湖市。面积 1412 平方千米。人口65.1万。辖13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历阳镇。和县古称历阳,因“县南有历水”而得名。秦置历阳县,治今历阳镇,属九江郡。西汉为都尉治。东汉扬州刺史驻此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置和州,治历阳县(今和县)。明初省县入州,初属庐州府,后为直隶州。1912年废州为和县。1914年属安庆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。1959年与含山县合并为和含县。1961年撤销和含县,复为和县。1965年属巢湖专区,1971年属巢湖地区,1999年属巢湖市。地处长江沿江平原与江淮丘陵边缘结合地带。驷马诸山横亘在西北部,如方山海拔315米,为最高点,为长江与滁河分水岭。中及东南部为低平冲积平原。裕溪、滁河分列南北,为与无为、全椒二县界河。得胜河、姥下河、牛屯河皆顺地势横贯县境东入长江。长江由南向北流注。上有梁山,下有乌江,中有横江,均为东渡江东的著名古渡。驷马山引江工程为大型灌溉和航运工程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水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芝麻等,为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。产甜叶菊、姥半夏等药材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磷、白云石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金刚石、水泥、造纸、砖瓦、醇酒、水泵、农药、胶合板等。芜湖长江大桥北端位于和县南境。淮南铁路横贯南境。巢宁公路横穿东西、全芜公路横穿南北。有连接长江两岸通往马鞍山的汽车轮渡。长江航运下通南京、上通芜湖等地。名胜古迹有龙潭洞、县猿人遗址、乌江霸王庙、唐刘禹锡陋室、明建文昌塔、西梁山、香泉温泉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桥邓隘

    亦作桥屯隘。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洛容县: 桥邓隘 “在县北。万历二年,官兵平洛斗诸巢,贼败散,乃设兵分屯扼塞,一守桥屯隘,一守都勒隘,一守平经隘,于三板堡设堡一,屯兵戍守”。

  • 龙溪水

    ①即今江西奉新县西北龙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奉新县:龙溪水“在县西二十里。源出药王山,流经县界南合冯水。梁天监于此获四目龟”。②在今四川茂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9茂州:龙溪水,“《图经》云:引

  • 苦竹港

    在今江西浮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 苦竹港 “源出县北百二十里之苦竹岭,东南流,合北港水,至县北入昌江”。

  • 雉城镇

    即今浙江长兴县治。唐武德七年 (624)至今历为长城县、长兴县治所。在浙江省长兴县东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7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雉城,人口5.2万。北有雉山,唐置雉州于此,故名。自唐武

  • 淅川县

    ①北魏置,属淅川郡。治所在马蹬城 (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口水库中)。北周废。唐初复置,属淅州。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五代梁复置,属邓州。元初废。明成化六年 (1470) 复置,属邓州。徙治今淅川县西

  • 三眼堡

    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北三堡镇。明万历《广西通志》卷22:藤县有三眼营。

  • 东义州

    西魏大统中置,治所在卢氏县(今河南卢氏县)。隋开皇初改为虢州。

  • 永康陵

    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陵墓。在今陕西三原县北四十里。《旧唐书·高祖纪》:“皇祖讳虎,……武德初,追尊景皇帝,庙号太祖,陵曰永康。”

  • 洛南县

    ①隋开皇五年 (585) 改拒阳县置,属商州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八十里古城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141洛南县: “取洛水之南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上洛郡。大业十一年 (615) 移治今洛南县东。唐属商州,

  • 矿坑阜

    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21莱芜监: “矿坑阜在监北五里。”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