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古特
一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,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。
又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。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郡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。
一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,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。
又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。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郡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。
在今四川大竹县北。清属渠县。嘉庆初,白莲教杨开第与总督勒保激战死于此。
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新安县: 温义河 “源有二: 一出安肃县南三十里之曹河,一出安肃县西十里之徐河,俱东南流入县境,至县南,合流为温义河,又东南入于长流河”。
①唐置,即今云南通海县。为控制今滇南一带的重地。南诏于此置通海城。②北宋置,属虹县。在今安徽泗县东二十六里通海乡。据传有一泉眼,曾流出海螺、海鳝化石,以为泉通东海,故名通海。为唐宋汴河沿岸重镇。③即今
即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。隋置桂岭县于此。清设县丞及千总。
①在今辽宁彰武县西北柳河上游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新民府: “西有新开河自库伦入,为柳河,并入辽中。”②在今吉林双辽县北、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南。为西辽河支流。丁文江 《中华民国新地图》: 辽宁省辽
南朝梁普通七年(526)置,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。大通三年(531)改为临水县。
即今四川阆中市。战国秦惠文王灭巴国后,张仪重建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8阆州:“阆中古城,本张仪城也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85阆州:张仪城,“《图经》云:秦司马错执巴王以归,阆中遂筑此城。今仪庙存焉,谓之张仪
①即今江西横峰县北铺前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1: 兴安县北有西阳 (洋) 铺。丁文江 《中华民国新地图》 横峰县北有铺前。②即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铺前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文昌县 “清澜
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置,治所在高邮县(今江苏高邮市)。熙宁五年 (1072) 废为县,元祐元年(1086) 复为军。南宋建炎四年 (1130) 升为承州。绍兴五年 (1135) 废为县。三十一年
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斑鸠店镇。为唐卢国公程咬金的故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