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商州

商州

①东晋永和十年 (354) 十六国前凉改敦煌郡置,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。隆和元年 (362) 复为敦煌郡。

②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改洛州置,治所在上洛县 (今陕西商州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41商州: “取古商於之地而名。” 隋大业三年 (607) 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上洛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商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、洵河以东及湖北郧西县上津镇地。其后渐小。元属奉元路。明洪武七年 (1374) 改为商县。成化十三年 (1477) 复升为州,属西安府。清雍正三年(1725) 升为直隶州,属陕西省。1913 年改为商县。

③北宋改殷州羁縻州置,属戎州 (后改叙州)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商州镇。后废。


(1)北周宣政元年(578年)改洛州置,治上洛县(今商洛市商州区)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上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商州。天宝、至德时复为上洛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商州。唐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,柞水、镇安以东,商南以西和湖北省郧西上津镇地。明洪武年间降为县,成化时复升州。1913年废为商县。(2)北宋时改殷州置,治今四川省宜宾市西南商州镇。属戎州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延乡水

    即今河北怀安县北西洋河。源于内蒙古兴和县南,流至河北怀安县东与东洋河合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延乡水“东径延陵县故城北,……又东径罗亭,又东径马城南,又东注修水”。即此。

  • 芭蕉坝

    即今贵州桐梓县东北芭蕉乡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桐梓县:芭蕉坝在“城东北二百五十里”。

  • 克孜尔千佛洞

    在今新疆拜城县东克孜尔镇东南十四里。建于木扎特河谷北岸的悬崖上。 “克孜尔”系支流河名,维吾尔语意为红色。现存二百三十六窟,是天山南麓最大的佛教石窟群。最早可能开凿于东汉,盛于南北朝,至唐代吐蕃废弃。

  • 东梓

   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四里。宋《乾道临安志》卷2:东梓巡检司寨“在富阳县界”。明以后废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富阳市西南部、富春江南岸。东图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800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于此置巡

  • 兰津

    又称兰仓津、仓津。为古渡口。在今云南永平县与保山市间的澜沧江上。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孝武时,通博南山,度兰仓水、耆溪,……人歌之曰:汉德广,开不宾,渡博南,越兰津,渡兰沧,为作人。”

  • 桑干 (乾) 县

    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。三国魏废。

  • 灵石郡

    西魏置,属江州。治所在灵石县(今四川彭山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彭山县部分地。北周废。

  • 覃怀

    在今河南武陟县以西、孟县以东地区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覃怀底绩。” 孔传: “覃怀,近河地名。”孔颖达 《疏》: “ 《正义》 曰,地理志河内郡有怀县,在河之北。盖覃怀二字共为一地。”金履祥 《尚书

  •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

    在今四川广元市区北八里嘉陵江东岸。原为古蜀道上的“石柜阁”。始建于南北朝,迄清咸丰年间。以隋唐居多。原有造像一万七千余尊, 1935—1936年修川陕公路,毁去大半。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,最高处约

  • 涵江司

    在今福建莆田市东北涵江镇。清顺治年间移嵌头司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