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土门关

土门关

①即井陉关,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获鹿县:“有故井陉关,一名土门关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获鹿县:“又有土门关在西,亦曰井陉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:井陉“亦曰土门关,《地记》:太行八陉,其第五陉曰土门关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河南新县西北。旧属光山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光山县“白沙关”条下:土门关“在县南九十里”。

③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河州:土门关“在州西九十里。又州西北九十里有老鸦关。二关俱有官军防戍”。


(1)即“井陉口”。(2)集镇名。在青海省湟中县城东南部。土门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770。相传该村原有八个土台,传说要出“八台总镇”,明朱元璋派军师刘伯温在该村做“斩龙脉”之举。被挖成凹形土豁。清乾隆四年(1739年),当地村民为接通“龙脉”,在土豁上建长38.6米、高2.25米的土拱顶洞道,并建门楼,书“表里山河”横匾一方,还建有庙宇三间,故得名土门关。产春小麦、蚕豆、青稞、马铃薯。通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喇阿里克

    亦作裕勒阿里克。在今新疆叶城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叶尔羌》:裕勒阿里克“在叶尔羌城南三百里,有小城。在汉为西夜国地”。

  • 洱海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。

  • 城阳郡

    ①西汉初置,治所在莒县 (今山东莒县)。文帝二年 (前178) 改为城阳国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) 并入琅邪国。建安三年 (198) 复置,三国魏移治东武县 (今山东诸城市)。西晋废。②北魏太和三年

  • 牛头店

    在今陕西镇坪县北五十里。1936—1954年为镇坪县治。

  • 红河

    ①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石泉县:红河“源出县北二十里之五攒岭,两岸沙石皆红,因名”。②清代称礼社江蛮耗以下为红河。在今云南南部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文山县:“西南,红河,即礼社江下

  • 阳山集

    一名羊山集。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阳山镇。清同治《金乡县志略》卷2:阳山集在“城西北二十五里”。因阳山而得名。

  • 右北平郡

    战国燕置。秦治所在无终县(今天津市蓟县)。西汉移治平刚县(今辽宁凌源市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承德、天津市蓟县以东(长城南滦河流域及其以东除外),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,六股河以西地区。东汉移治土垠县(今河

  • 多尔树

   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北,为藏北三十九族中之二族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上多尔树、下多尔树族“百长一员,住牧年绒地方”。位居类乌齐之北者为上多尔树族,西北者为下多尔树族。

  • 巴耳打阿

    在今阿塞拜疆里海西,靠近库拉河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巴耳打阿”。

  • 乌槎营堡

    明初置,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南。嘉靖四十一年(1562)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