堋口堰
亦名湔堰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之关口场处。清光绪 《彭县志》 卷3: “县境水利以湔堰为最大。旧于堋口之皂角崖下分为两河。东河河口计十四丈,经里余,分为四: 曰鸭子河、小石河、马牧河、濛阳河。西河河口计七丈,经半里,分为三:曰新润河、新开河、清白江。”
亦名湔堰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之关口场处。清光绪 《彭县志》 卷3: “县境水利以湔堰为最大。旧于堋口之皂角崖下分为两河。东河河口计十四丈,经里余,分为四: 曰鸭子河、小石河、马牧河、濛阳河。西河河口计七丈,经半里,分为三:曰新润河、新开河、清白江。”
①明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茂州:长宁驿“州北十五里”。②清设,属大通县。即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长宁乡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南部、马鹿河东岸。属马鹿乡。人口
即鞍匠营。今河北滦平县治。清于此置巡司。
即今辽宁大连市东三山岛。《新唐书·高丽传》: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)征高丽,“诏陕州刺史孙伏伽、莱州刺史李道裕储粮械于三山浦、乌胡岛”。即此。
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石船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江北厅:石船铺“在厅东一百二十五里”。
宋大理国部落之一。居住于葛鲁城一带,属建昌府。在今四川德昌县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昌州: “初,乌蛮阿曲之裔寖强,用祖名为屈部。其孙乌则,至元九年内附。十二年改本部为州,兼领普济、威龙,隶定昌路。”大
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南部。清许琰《普陀纪胜》:“白华岭在正趣峰下。”有巨石高三丈余,兀立山麓,上镌“白华山”三大字。
即今云南梁河县。本名南甸,清属腾越厅。民国初设八撮县丞,后改县佐。1953年于此置梁河县。
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北禾市镇。元、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泰和县西。元于此置巡检司。
即冶父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合州庐江郡潜县 “有野父山”。
即今山东诸城市西贾悦镇。1943—1950年初为莒北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