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夜郎县

夜郎县

①西汉置,属牂牁郡。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东晋南朝时为夜郎郡治。梁大宝后废。

②南朝梁置,为夜郎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境。隋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夷州。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。贞观初废。

④唐贞观中置,属巫州。治所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便水市。长安四年 (704) 为舞州治。开元十三年 (725) 为鹤州治。二十年 (732) 为业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峨山县。

⑤唐贞观十六年 (642) 置,为珍州治。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西北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夜郎郡治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珍州治。五代时废。北宋大观二年 (1108) 复置,移治今桐梓县西北夜郎乡。宣和三年 (1121) 废。


古县名。(1)西汉建元六年(前135年)以夜郎地置,治所不详。为都尉治。始属犍为郡,元鼎六年(前111年)后属牂柯郡。东晋、南朝时为夜郎郡治,南朝梁太清二年(548年)后废。寻复置,东移治今湖南省辰溪县境内。为夜郎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(2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约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南。属夷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(3)唐贞观八年置,治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曾先后为舞州、鹤州及业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峨山县。(4)唐贞观十六年置,治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。为珍州治,天宝、乾元年间为夜郎郡治。唐末废。(5)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置,治今贵州省桐梓县北。属溱州。宣和二年(1120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罗乡

    在今广西宾阳县南。旧属永淳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。明时设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凤化县

    明正德七年(1512)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迁徙无常。嘉靖七年(1528)移治三里(今广西上林县东北三里镇)。八年(1529)废。古县名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乔村,嘉靖

  • 成都府

    唐至德二载(757)以蜀郡为玄宗“驻跸”之地升为成都府,建号南京。上元元年(760)撤销京号,为剑南四川节度使治。治成都县、蜀县(后改华阳县,今四川成都市)。宋为成都府路治。蒙古入蜀改为成都路。明复改

  • 西藏古地区名。《唐蕃会盟碑·碑阴 (藏文)》:“(吐蕃)南方之门、天竺,西方之大食,北方之突厥……”,此指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南境毗邻之门地区,在今西藏错那县以南的门达旺等喜马拉雅山麓之门域地

  • 大屯土司庄园

   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大屯乡大屯山麓。为清代彝族诗人、土司余达甫的庄园。建筑为三重殿式,砖木结构。青砖院墙高约5米,有六座碉楼。正面门楼庄严,东侧有轿厅,西侧有花园及蒂莲式鱼池。整个建筑仿唐代

  • 亳城

    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亳城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内黄县 “戏阳城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西南二十五里又有亳城。城东有殷中宗陵。今为亳城集。”

  • 神冈山水

    即今江西吉安市南泸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: 神冈山水 “在府城西南。源有二,一出袁州府萍乡县界泸潇山,百八十里至安福县,东北流八十里,与永新水合; 一自永宁县浆山鹅岭,二水通永新江。其间有

  • ①商代都城。传有三亳: (1) 南亳,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,相传汤曾居此。(2) 北亳,在今河南商丘县北,相传诸侯于此拥戴商汤为盟主。(3) 西亳,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自契至

  • 新冶县

    东晋安帝时置,属晋熙郡。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。南朝陈为大雷郡治。隋开皇十一年 (591)改为义乡县。古县名。东晋安帝时置,治今安徽省望江县。属晋熙郡。陈为大雷郡治所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年)改名义乡县,

  • 贝丘

    又作浿丘、沛丘。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。《左传》庄公八年(前686),“齐侯游于姑棼,遂田于贝丘”。杜注:“博昌县南有地名贝丘。”古邑名。又作浿丘、沛丘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。《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