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佛寺

大佛寺

①即大慧寺。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外魏公村。

②又名定明院、南禅寺。唐建,在今四川潼南县西五里定明山大佛岩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定明院“在青石县三里。唐咸通中建。前依岩石,大像高八十尺。下临江流。僧德修为阁五层以覆之”。按:青石县为遂宁县之误。依山所凿大佛坐像一尊,高27米。寺石壁有宋、元、明历代名人题记、诗刻。与乐山大佛、荣县大佛誉为川省三大佛,称潼南大佛。

③即凌云寺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上。《明史·明玉珍传》:元末,完者都以明玉珍据重庆,“谋复重庆,屯嘉定之大佛寺,玉珍遣万胜御之”。即此。

④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。唐建。元末,明玉珍据重庆,元兵屯大佛寺,为明玉珍所攻破。即此。

⑤在今陕西彬县西二十里。唐建。原名应福寺,北宋熙宁元年(1068)改名庆寿寺。 《清一统志·邠州》:庆寿寺“在州西二十里。唐建。有佛像坐石岩下,高十余丈。俗名大佛寺”。大佛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⑥旧名迦叶如来寺。又名宏仁寺。俗称卧佛寺。在今甘肃张掖市城内。建于西夏永安元年(1098)。明、清屡有修缮。现存大佛殿为清乾隆年间重建。楼两层,重檐歇山顶,面阔九间,进深七间。正中塑释迦牟尼涅槃像。大佛身长34.5米,木胎泥塑,金装彩绘。像前两侧塑优婆夷、优婆塞。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。楼壁绘西方极乐世界。是甘肃省境内最大的西夏建筑遗存。


(1)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南明山。原名宝相寺。大殿依山崖建造,正面外观5层,内有依崖雕成的弥勒佛一尊。石佛于南朝齐永明四年(486年)开雕,梁天监十五年(516年)完成。主持者历护、淑、祐三僧,世称三生石佛。佛作全跏趺坐式,高13.32米,两手心向上交叠于胸前。原为立像,后人用条石砖块砌成双膝,改作现状。寺附近有佛教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圆寂处、千佛岩石窟等古迹和狻猊石、隐鹤洞、濯缨石、锯开岩、石棋坪等风景点。(2)在陕西省彬县城西10千米。原名应福寺,北宋熙宁元年(1068年)改名庆寿寺,俗称大佛寺。依山凿窟造像。除有唐贞观二年(628年)的大佛窟造像题记外,其他许多造像,应是北朝时期的作品。大佛窟平面呈半圆形,直径约21米,高30余米,倚岩雕趺坐释迦牟尼大佛一尊,两侧侍立二菩萨。大佛高24米余,面相丰腴,雍容肃穆,造型雄伟匀称,雕饰端严富丽。菩萨各高15.6米。佛、菩萨背光雕出坐佛7尊、飞天19个。窟前有楼3层,高50余米。自佛窟西侧狭窄的石级而上,进入俗称罗汉洞的窟群,共有面北排列的4个小石窟,窟内除造像外,壁面有浮雕经变故事多幅及唐宋以来的游人题刻。向东为千佛洞,共3窟,窟内除造像外,并雕有300多幅人物画像。为陕西省最大、最完整的石窟寺。大佛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3)在甘肃省张掖市内西南隅。原名迦叶如来寺,又名宏仁寺,旧名卧佛寺。因寺有大佛俗称大佛寺。建于西夏永安元年(1098年)。现存主体建筑大佛殿,平面呈长方形,两层重檐歇山顶,高20米,面阔9间49米,进深7间25米,面积1370平方米。四周木构廊庑。正壁佛坛上塑释迦牟尼涅槃像,泥塑中空,金妆彩绘。身长35米,肩宽7.5米,姿态恬静安详,线条柔和丰满,比例匀称适度,是现存国内最大的泥塑卧佛。身后塑十大弟子,优婆夷、优婆塞塑像分立大佛头前和脚前。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。四壁和二层板壁上绘壁画,共逾530平方米。除金刚外,多为佛教题材、天女、西游记故事等。门上正中悬“无上正觉”木匾,指佛觉行已达最高境界。是甘肃境内最大的西夏建筑遗存。殿后有藏经阁,保存明正统十年(1445年)英宗皇帝颁赐给大佛寺的佛经,计3584卷,是省内最完整的一部。近年在藏经阁夹墙发现500多年前的佛经 6000 多卷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4)在今四川省犍为县东南。唐建。元末明玉珍遣兵攻嘉定,破元军所据大佛寺,即此。(5)即“隆兴寺”。

彬县大佛寺造像


猜你喜欢

  • 喇嘛庙

    故址即今内蒙古多伦县。因清康熙、雍正间在其北先后建汇宗、善因二喇嘛庙,故名。

  • 浙山

    即定山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周浦乡境。《寰宇记》 卷93钱塘县引虞喜 《志林》: “今钱塘江口浙山,正居江中,潮水投山下,折而曲。”

  • 沙喇乌苏驿

    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乌苏县北奎屯河北岸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80库尔喀喇乌苏厅:沙喇乌苏驿“俗名二台。又曰车牌子。民居三四,距车牌子庄数里”。

  • 楼板镇

    金改楼板寨置,属崞县。在今山西原平市西二十五里楼板寨村。

  • 罗渌山

    一作罗碌山。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一百五十里。明代为瑶族聚居地。《明史· 广西土司传》: 洪武二十年 (1387),知府沈信言: “广西布政司参议杨敬恭为大亨、老鼠、罗碌山生瑶所杀,官军讨之,‘贼’ 登岩

  • 苏吉卡伦

    清置,在今新疆奇台县东北苏吉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古城:苏吉卡伦“距城三百三十里”。

  • 茱萸湾

   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湾头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23引阮升之记: “吴王濞开此沟,通运至海陵仓,北有茱萸村,以村立名。”

  • 雁门山

    ①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碣石之山 “又北,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, 无草木”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雁门山 “雁出其门, 在高柳北, 高柳在代中, 其山重峦叠

  • 河色尔

    即喀喇和色尔。今新疆和硕县东榆树沟。清 《林则徐日记》: 道光二十五年 (1845) 二月初二日,“至河色尔台,又名榆树沟,此处有榆树数株,井水可饮。军台洁净,较前数台俱胜”。

  • 洋河口

   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南四十里洋河入海处。清时有千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