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池江
即今云南宜良县东之南盘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宜良县:大池江“在县东八十里。一名盘江。一名大河。从曲靖陆凉州流入境,流六十里出县界,入澂江府界,谓之铁池河”。
即今云南宜良县东之南盘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宜良县:大池江“在县东八十里。一名盘江。一名大河。从曲靖陆凉州流入境,流六十里出县界,入澂江府界,谓之铁池河”。
东汉改表是县置,属酒泉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骆驼城。《后汉书·五行志》: 光和三年(180),“自秋至明年春,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动,涌水出,城中官寺民舍皆倾,县易处,更筑城郭”。北周属建康郡。隋废。即
和硕特西后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都兰县西南雄曲卡一带。
隋大业初改下密县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即今山东潍坊市。唐属青州。宋为潍州治。明洪武元年(1368)省入潍州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下密县置,治今山东省潍坊市。属北海郡。唐以后为潍州治,明洪武初废
在今天津市北红桥区北部,北运河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武清县:丁字沽“以三水会流如丁字也。沽东南去天津六十里”。又同书卷13静海县:丁字沽“在天津卫东北五里。自武清县汇白河之水注于直沽,今有丁字沽渡”
①在今山西壶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壶关县: 壶水 “在县西北二里。《志》 云,水出壶关山下,流经此,又西经府北,下流入于浊漳。今涸”。②即今云南文山县盘龙河。汉代称壶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都梦
北周改狄道县置,属中部郡。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四十里。隋废入三川县。
在今河北任丘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一》:四角河“在任丘县西北五十七里。其水四达,诸淀汇流,东行至赵北口为清河门, 由紫禾淀入至玉带河。按:四角河即清河,所自起,河身宽广,有容受涵蓄之功,浊流皆澄,
在今河南浚县西南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哀帝初贾让献治河策,“今行上策,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,决黎阳遮害亭,放河使北入海”。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南、淇口之东、古黄河流经处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哀帝初,待诏贾让奏言
又作鸭赤城、鸭池城。即今云南昆明市。《元史·兀良合台传》: “遂进至乌蛮所都之押赤城。城际滇池,三面皆水。” 《马可波罗行纪》: “行五日毕,抵一主城,是为国都,名称押赤。城大而名贵,工商甚众。” 《
南朝梁大同中置,属东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。西魏属集州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南朝梁置,治今四川省南江县北巴山南麓。属归化郡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