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眼营
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山县:大眼营“在县(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西。地名上章峒,防草峒、大小眼及贺县上下均峒、咸石等山贼”。
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山县:大眼营“在县(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西。地名上章峒,防草峒、大小眼及贺县上下均峒、咸石等山贼”。
唐仪凤二年(677)析汉源县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。以飞越岭为名。大足元年(701)属黎州。天宝初废。古县名。唐仪凤二年(677年)置,治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北。属雅州。天宝初废入汉源县。
清初改腊壁洞蛮夷长官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水田乡 (腊壁司)。雍正十三年 (1735) 废。
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偏南四十八里杏花山下。1978年9月在此发现一枚人类牙齿化石(为右下第二前臼齿)和一批脊椎动物化石。同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发掘,又获得一批脊椎动物化石。经鉴定,距今
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里。为水阳江上游。《寰宇记》卷103宣城县:句溪“一名东溪。水源从宁国县东乡溪岭,承天目山脚水源合流,连接至此为句溪,流向北至郡门外过也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宣城县有句溪。《舆地纪
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南永兴县。以郴水支流便水而得名。东晋省入郴县。陈永定三年(559) 复置,隋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汉高帝分郴县置,治今湖南省永兴县。属长沙国,后属桂阳郡。惠帝元年(前194年)封
元大德四年(1300)改平滦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卢龙县(今河北卢龙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。明洪武初改为平滦府。元大德四年(1300年)改平滦路置,治卢龙县(今属河北)。辖境相当今
即今河北景县南留智庙乡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二》: 留智社 “在景州南三十里。元蓨尹吕思城尝行田至此,劝化社民”。在河北省景县南部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留智庙,人口2660。该村
亦作匈奴水。今蒙古国西南拜达里格河。《史记·骠骑将军列传》:武帝时,赵破奴“为匈河将军,攻胡至匈河水”。又《匈奴列传》:元鼎六年(前111),“汉又遣故从骠侯赵破奴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,至匈河水而还”。
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郿县 (今陕西眉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眉县地。三年 (620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斜谷城(今陕西眉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眉县一带。三年废。
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之伊犁河。元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上:阿里马城“又西有大河曰亦列,河之西有城曰虎司窝鲁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