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涯海角

天涯海角

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天涯镇东南。清光绪《崖州志》卷2:下马岭在“城(今崖城镇)东六十里。斜峙海湾,有一径可通行人。乱石棋布,潮长即不能往来。为州治东路第二重关隘,有汛驻防。麓有巨石,高二丈。雍正间知州程哲刻‘天涯’二大字于上。今通名此地为天涯”。又有一石题“海角”二字。1961年郭沫若游天涯海角时题“天涯海角游览区”七个大字,并作《游天涯海角》诗。


在海南省三亚市区西北24千米马岭山下。地处海南岛南端,古时因远离城镇,交通阻塞,有“鬼门关”之称。历代王朝谪贬官员,多流于此,唐代杨炎于建中二年(781年)遭贬至此,曾题诗兴叹:“一去一万里,千之千不还。崖州在何处?生渡鬼门关。”(一说此为李德裕作)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崖州知州程哲称此为“天涯”,并将二字题刻于一冲天石峰上,清末文人又在另一巨石上题刻“海角”二字,此即“天涯海角”之由来。马岭山下沙滩如银、石林姿奇、碧海无垠,景致极雅。海中耸一石柱,突兀雄伟,上刻“南天一柱”四大字。有众多名人题词和诗作。叶剑英写有“红豆离离,占断天涯路”;陈毅题写“潮退沙平珍贝美,帆摇波晃琉璃碧”。郭沫若赋诗赞:“海角尚解尖,天涯更有天。波清湾面阔,沙白磊头圆。劳力同群众,雄心藐大千。南天一柱立,相与共盘旋。”并题词“天涯海角游览区”。

天 涯 海 角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桐油驿

    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置,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北三十五里桐油村。明初改建于遂溪县城内。

  • 均口

    ①即今福建建宁县南均口乡。清有把总驻此。②即今湖北丹江口市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均水于县入沔,谓之均口也。”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,当古均水入汉水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年)桓温伐前秦,“

  • 洺水镇

    又名北洺水镇。北宋初置,属鸡泽县。在今河北威县北五十五里古城。金改置洺水县。

  • 师壁洞安抚司

    元至元中改师壁宣慰司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。明初废为师壁洞。

  • 陆宝山

    本名陆家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嘉兴府:陆宝山“相传有金柱,或云金钟,常有光见。本陆氏山,故名陆宝”。山多土少石,后以取土,遂夷为平地。

  • 方州

    ①西魏恭帝改江州置,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方山上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)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八年(625)又废。②北周置,治所在尉氏县(隋改为六合县,今江苏六合县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七年(6

  • 多罗池

    即今青海兴海县西南与玛多县交界之苦海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多罗池“在西海西南三百五十余里。周一百五十余里”。

  • 陈俊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左屯卫。即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南陈俊村。

  • 阿布达里岗

    在今辽宁桓仁县西北、新宾县西南。《明史·刘綎传》:万历四十七年(1619),四路发兵击努尔哈赤,东南路总兵刘綎率军四万,“綎引军登阿布达里冈,将布阵,大清兵亦登冈,出其上,而别以一军趋綎西。冈上军自高

  • 沙坪墟

    即今广东鹤山市驻地沙坪镇。清道光《鹤山县志》卷1:“市集”有沙坪墟。1949年鹤山县由鹤城镇移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