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威州镇

威州镇

①又名天威城。即今河北井陉县北十六里威州镇。北宋初为天威军治,熙宁中又为井陉县治。金又为威州治。

②即今四川汶川县,西临岷江。西南距汶川旧县(今绵虒镇) 四十里,东北距茂州 (今茂县) 九十里。民国 《川西边事辑览》 第八编: 威州 “由汶至此共计四十里。其地为岷、沱两江合流之所,东南北三面皆在汶川境内,故有借土管民之说。理番设有县佐在此。由此北溯岷江而上,为入茂松之路; 西沿沱江而行,为入理懋之路”。1952年汶川县迁治于此。


(1)在河北省井陉县东北部。面积79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岸村,人口750。金、元为威州治,故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稻、谷子。为县水稻主产区。盛产苹果、红果、红枣。泉水资源丰富,渔业居县首位。有腐竹、建材、造纸、化工等厂。省太行山开发研究试验厂驻此。宜沙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汶川县东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29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威州,人口8900。北周为汶川县、汶山郡治。1953年设威州镇。1958—1963年为茂汶羌族自治县治所。1992年威州乡并入。主产油菜籽、荞麦、豆类,盛产苹果、花椒、核桃。有铁、金刚砂、石膏等矿。有农机、水泥等厂和林场。州牧机、汶川造纸厂、汽车大修厂等驻此。南汶公路、成阿公路经此。有姜维城古迹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于此建乡苏维埃,留有石刻标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幔亭峰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天柱峰之北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 《地理志· 山川》 崇安县: 幔亭峰,“一名铁佛嶂。《旧志》: 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,武夷君置酒肴会乡人于此,建幔亭彩屋,设宝座,施红云¦

  • 堋口镇

    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堋口县置,属九陇县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。

  • 龙门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河南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四里伊河北。金改属洛阳县。②北宋置,属邻山县。在今四川大竹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2渠州:龙门镇“在邻山县西四十五里”。③北宋置,属巴西县。在今四川绵阳市西北

  • 来伏山

    即今甘肃民勤县西北莱菔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:来伏山在“卫西北八十里。其山脊高首俯,如拜伏然,因名”。

  • 梧州市

    1927年析苍梧县城区及近郊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即今广西梧州市。1932年废入苍梧县。1949年11月复置梧州市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,浔江、桂江与西江汇合处,东邻广东省。北回归线横穿市区。面积1.2万

  • 匡口镇

    一作狂口镇。即今河南新安县北五十四里狂口村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二》:匡口镇“在新安县北六十里黄河南岸为津济处。明嘉靖二十二年筑城于此。今废”。

  • 倚阳山

    即尖山。 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林县: 倚阳山 “山势突耸,而绝顶平坦,可能避兵。俗呼为蚁尖山”。

  • 大桥墟

    ①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大桥镇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卷11曲江县有“大桥墟”。②即今广西钟山县西南三十里回龙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昭平县图:东北有大桥墟。

  • 扎武土司

    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东南,通天河南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“塞外贡马番族”中,有“住牧伦多布领地方扎武族”和“住牧扎尔通地方札武族”。

  • 丰盛场

   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丰盛镇。清乾隆《巴县志》卷2:丰盛场“离城百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