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虎岭
亦作岭。 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南、 敦化市西北界上,为张广才岭支脉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图: 东南有岭。
又称岭,或作威呼岭、威护岭、威弧岭。以其为河(今威虎河)发源地而得名。《钦定盛京通志》:威呼,“汉语小船也。”在吉林省东部,敦化、蛟河、桦甸三市间。近南北走向。北接张广才岭,东与牡丹岭相连。属长白山脉。平均海拔800~1100米,山顶浑圆,主峰马鞍山(1167米)在蛟河东南。松花江上游和牡丹江的分水岭。西南端二道甸子和夹皮沟等地产金。
亦作岭。 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南、 敦化市西北界上,为张广才岭支脉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图: 东南有岭。
又称岭,或作威呼岭、威护岭、威弧岭。以其为河(今威虎河)发源地而得名。《钦定盛京通志》:威呼,“汉语小船也。”在吉林省东部,敦化、蛟河、桦甸三市间。近南北走向。北接张广才岭,东与牡丹岭相连。属长白山脉。平均海拔800~1100米,山顶浑圆,主峰马鞍山(1167米)在蛟河东南。松花江上游和牡丹江的分水岭。西南端二道甸子和夹皮沟等地产金。
清雍正二年 (1724) 改高台千户所置,属甘州府。治所即今甘肃高台县。七年 (1729)改属肃州。民国初属甘肃安肃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
又作浮图关、浮屠关。即今四川重庆市西佛图关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二》:佛图关“在巴县西七里,即李严欲凿通汶、涪二江处,为重庆要津。上有石佛像,故名”。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《明史·张献忠传》:崇祯十七年(1
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置,属澄城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宫城村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置,治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宫城村。属澄城郡。北周废。
①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杞县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秦二世二年 (前208),刘邦、项羽 “西略地至雍丘,大破秦军”。即此。汉属陈留郡。北魏为阳夏郡治。隋属梁郡。唐属汴州。五代晋天福二年 (937
①一名玲珑山。在今河南禹州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 玲珑山 “在禹州西六十里。一名辋山。涌泉水出于此。山石多孔,如雕凿然”。②在今湖北咸宁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江夏县:“辋山在县东南二百七十
在今云南富源县东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平夷卫: 峦冈山 “在卫东八里。山高耸,雄视万山”。
唐显庆元年 (656) 置,属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天授二年 (691) 属静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属静川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静州。广德后废。古县名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置,治今
又名涧布岭。即今江西宜春市东南六十里涧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南豆腐店。唐裴度建别墅绿野堂于此。《旧唐书·裴度传》:度“又于午桥创别墅”。白居易《奉和裴令公<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>》:“旧径开桃李,新池凿凤凰。只添丞相阁,不改午桥庄。”
即今四川邛崃市南之火井河及南河(邛崃河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临邛:“仆千水至武阳入江,过郡二,行五百一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