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岭关
一名岭子关、关子岭镇。明置,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四十里关子岭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介休县:子岭关“县东南六十里,路出沁源县,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”。
一名岭子关、关子岭镇。明置,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四十里关子岭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介休县:子岭关“县东南六十里,路出沁源县,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”。
即今山东曹县东北安仁集乡。清康熙《曹县志》卷1《集镇》:安仁集在“县东北三十五里”。
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在旧城北筑,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。为乌鲁木齐厅治。三十七年(1772) 于迪化西八里筑满城,一名巩宁城,为迪化州治。旧城称汉城,驻绿营。同治初满城毁。光绪六年 (1880)
①在今河北滦南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滦州: 陷河 “源出州西南五十里于家泊,汇大小群川至蚕丛口入海”。②即今山东庆云县南献河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: “东无棣县北有陷河,阔数里,西通德棣,东至海
唐末置,属云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浑源县。辽属应州。金贞祐二年 (1214) 为浑源州治。蒙古至元四年 (1267) 废。1912年改浑源州置浑源县,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
①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靠山乡古城集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至阴陵,迷失道。”即此。东汉为九江郡治。西晋属淮南郡。东晋废。②北齐于故阴陵城置,为阴陵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。后
即苕溪。在今浙江省北部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 “浮玉之山……苕水出于其阴,北流注于具区。”
又作泊头、箔头、博托。俗称西包头。即今内蒙古包头市。其名一说来自该处的博托河;一说来自蒙语包克图,意为有鹿之地;一说即汉语“泊头”,即船舶停靠处。清康熙、雍正间,始有内地商人农民来此经商垦辟,建包头村
在今湖南安化县南白沙溪,为宋平梅山蛮后所立五寨之一。
①又名永安寺、甘露寺。在今北京城西北四十里香山公园内。初为辽中丞阿勒弥私舍,金建香山寺。《金史·世宗纪下》: 大定二十六年 (1186)三月 “癸巳,香山寺成,幸其寺,赐名大永安”。元、明皆曾扩建。清
即今台湾省台北市东松山区。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猫里锡口社,清嘉庆二十年 (1815) 改为锡口,因旧社为名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松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