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尧山

尧山

①又名豆山。在今河北唐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唐县:“尧山在南。”张晏曰:“尧山在唐县北望都界。”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皇甫谧曰:尧山一名豆山,今山于城北如东,崭绝孤峙,虎牙杰立。山南有尧庙,是即尧之所登之山者也。”

②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十五里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唐山县“有尧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唐山县:尧山在“县西北八里。相传尧始封此,因名”。

③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0铜鞮县:铜鞮山“本名尧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铜鞮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 称:“有帝尧庙,今圮,土人叠石为堡,名为尧神寨,此山之所由名也。”

④即雷首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东郡:蒲反县“有尧山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南径雷首山西,山临大河,北去蒲坂三十里。《尚书》所谓壶口雷首者也,俗亦谓之尧山。”

⑤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4抚州府:免水山“在府城西北六十里。相传唐尧洪水时人登此山者免害,故名。唐天宝间改名尧山”。

⑥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北八里尧王山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“浊水东北流径尧山东。《从征记》曰:广固城北三里有尧山祠。尧因巡狩登此山,后人遂以名山。”

⑦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。《水经·滍水》:“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。”郦注:“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,孔甲又求之,不得,累惧而迁于鲁县,立尧祠于西山,谓之尧山。故张衡《南都赋》曰:‘奉先帝而追孝,立唐祠于尧山’。”又,《汝水注》:汝水“又东届尧山西岭下,水流两分,一水东径尧山南,为滍水也。即经所言‘滍水出尧山’矣”。

⑧又名大柏山、大龙山。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四十里。《水经·滍水》:“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。”郦道元注:“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,孔甲又求之不得, 累惧而迁于鲁县,立尧祠于西山,谓之尧山。”

⑨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。《水经·洭水注》:陶水“东出尧山。山盘纡数百里,有赭岩迭起,冠以青林,与云霞乱采。山上有白石英,山下有平陵,有大堂基,耆旧云,尧行宫所”。

⑩在今广东三水市西南。《水经·洭水注》:陶水“东出尧山,山盘纡数百里赭嵒迭起,冠以青林,与云霞乱采。山上有白石英, 山下有平陵,有大堂基,耆旧云尧行宫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三水县:尧山,“《郡国志》:山高四千丈,自番禺迄交趾, 俱见之。今高约百仞, 亦名凌山”。

(11)即今广西桂林市东北十五里尧山。唐莫休符《桂林风土记》:“尧山庙在府之东北隅,与舜祠相望,遂名尧山。山有庙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62灵川县:“按史传:尧封里不到苍梧,以其西与舜祠相对,邑人慕尧之风,遂名为尧山。”

(12)在今陕西蒲城县北三十里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8蒲城县:“尧山亦名浮山,在县北二十里。《旧图经》曰:昔尧时洪水为灾,诸山尽没,惟此山若浮,因以为名。”

(13)在今越南清化省西北部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九真郡九真县有尧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71爱州军宁县:“尧山,清风静夜,时闻法鼓之声。”


(1)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河东郡蒲反县“有尧山”,即此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北与灵川县交界处。因古时在山下建尧庙得名。曾名辽山,别名牛山。曾有茅庵、寿佛殿等寺庙建筑。山麓有明代靖江王墓群。是桂林城郊最大的土山,春季人们多来此踏青;冬季每届天降瑞雪,银峰玉树,蔚为壮观。“尧山冬雪”为桂林老八景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零羊峡

    一作灵羊峡、羚羊峡。又名高要峡、高峡山。在今广东肇庆、高要二市东北羚羊山与烂柯山之间西江中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端州高要县: 高要峡,“《南越志》 云: 郡东有零羊峡,一曰高要峡。山高百丈,江广一里,

  • 三隘营

    又名三阨营。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宁州:牛河营“其西为三隘营,皆僮贼屯据处也。弘治五年,官兵讨古田贼覃万贤等,至三阨,为贼所袭,官兵大败”。隘又作阨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境内。

  • 驼口

    即骆驼咀。在今湖南长沙市北浏阳河入湘江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汉乾祐三年 (950),“马希广遣刘彦瑫召水军指挥使许可琼帅战舰五百艘屯城北津,属于南津,以马希崇为监军; 又遣马军指挥使李彦温将骑兵屯驼

  • 右翼前旗

    ①又称西路右翼前旗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额尔德讷。②又称东路右翼前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南

  • 瑞圣园

    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二》: 瑞圣园 “在祥符县城(今开封市) 东北。初为北园,宋太平兴国二年,诏名含芳园,大中祥符三年改名”。本名北园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

  • 大河

    古“四渎”之一。又称河水。即今黄河。即“河水”。指今黄河。

  • 傅昜山

    即傅阳山。在今江西德安县境。一说在今波阳县境内。“昜” 古 “陽 (阳)” 字。古山名。昜,古“陽(阳)”字。傅,或作“敷”;作“博”,乃传写之误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豫章郡历陵县:“傅昜山、傅昜川在南,

  • 石粉罗家永安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播州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遵义县北泗渡镇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遵义市北泗渡镇。属播州宣慰司。后废。

  • 青陵桥

    在今河北河间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河间府河间县: 青陵桥 “在府东门外。滹沱、滱水诸川,交流并注于城东,此桥为之锁钥。其后桥坏,夏秋水发,辄有涨溢之患。嘉靖间于县南开苏家、徐家二口,分杀水势,而行旅

  • 吐蕃会盟坛

   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51渭州平凉县:“会盟坛在县西北五里。唐贞元三年五月,浑瑊与吐蕃会盟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