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宁县
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北谯郡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当在今江苏连云港市或东海县境。北齐废。
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北谯郡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当在今江苏连云港市或东海县境。北齐废。
在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六十里。唐初于此置丰义县,因旧城为名。
即今广东阳春市西双滘镇。清宣统《广东省舆地全图》东安县图:西南有双滘墟堡。
明初置,在今陕西勉县东北。后废。
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:源子港,“《志》云:县东百有二十里有破堽、竹子、白荡诸湖。其白荡湖亦曰民池湖。……皆回环相接,达源子港入江”。在安徽省南部枞阳县境。紧临长江北岸,属长江古
又称郯。春秋鲁邑,在今山东兖州市西。《春秋》: 定公三年 (前507),“冬,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”。古邑名。又作郯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。《春秋》定公三年(前507年):“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
即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之平通河。《清一统志·龙安府》:小江河“在平武县南。源出药丛山平羌崖。一名青漪江, 又名平通河, 即古廉让水也。东南流一百七十里,过江油县,西至彰明县西合涪江”。
明洪武末置,属茶陵卫。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北。成化三年(1467)移治今汝城县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年)置,治今湖南省汝城县。属茶陵卫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废。
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南海卫: 东莞守御千户所 “洪武二十七年置,有砖城,周三里有奇,环城为池。一名南头城,备倭指挥亦驻于此”。其后,先后为新安县、宝安县城。
即今福建漳州市南名第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漳州:天成山“一曰名第山,后有周、潘书堂遗基”。唐元和中,郡人周匡物、潘存实先后举进士,宪宗敕改今名。
即东木根山。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四年(389),“(后)燕范阳王德、赵王麟击贺讷,追奔至勿根山,讷穷迫请降”,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谓即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