岫岩县
1913年改岫岩州置,属奉天东边道。治所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。金王寂 《鸭江行部志》: 磨石山 “予恶其名不佳,欲改之曰竟秀岩”。金之秀岩县当以此而得名。后取岫与秀同音,故改为岫岩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1985年改设岫岩满族自治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岫岩州改置,治今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镇。1985年撤销,改设岫岩满族自治县。
1913年改岫岩州置,属奉天东边道。治所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。金王寂 《鸭江行部志》: 磨石山 “予恶其名不佳,欲改之曰竟秀岩”。金之秀岩县当以此而得名。后取岫与秀同音,故改为岫岩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1985年改设岫岩满族自治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岫岩州改置,治今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镇。1985年撤销,改设岫岩满族自治县。
北宋置,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延安府: 殄羌砦 “地名那娘山,元符元年进筑,赐名”。
春秋国名。在今湖北宜城市西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二年 (前700),“伐绞之役,楚师分涉于彭,罗人欲伐之”。又桓公十三年 (前699),“楚屈瑕伐罗,……罗与卢戎两军之,大败之”。杜注:“罗,熊姓
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南部洮儿河上源北特尔根山。《金史·宗浩传》载,宗浩自泰州(今黑龙江洮南附近)率军北伐广吉剌、合底忻等叛部(其地皆在今呼伦湖、贝尔湖东),“至忒里葛山,遇山只昆所统石鲁、浑滩两部,击走
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。章水出其下,山南为南源,山北为北源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 “赣水出聂都山,东北注江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58南安府:聂都山 “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。相传昔有聂姓者开都以居民,故名
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威城县 (今广东郁南县南)。隋改为罗阳县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晏州置,治所在思峨县(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兴文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晏州。(1)南
又作胡帖干站。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大古洞村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吾纳苦百三十 (里) 忽帖罕、塔海万户。” 明改克脱亨站。
十六国西凉都城敦煌 (今甘肃敦煌市)城内的宫殿。《晋书·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 载:“仍于 (敦煌) 南门外临水起堂,名曰靖恭之堂,以议朝政,阅武事。图赞自古圣帝明王、忠臣孝子、烈士贞女,玄盛亲为序颂,
唐建,北宋改名天汉桥。在今河南开封市。南宋范成大《州桥》诗:“州桥南北是天街,父老年年等驾回。”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二》:天汉桥“在祥符县东南。唐建州桥,宋改名。其西有金梁桥,皆跨汴水上”。又称天
东晋义熙七年 (411) 置,属海陵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白蒲镇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东晋义熙中置,治今江苏省如皋市东南。属海陵郡。北周废。
即今青海玛沁县北之切木曲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齐普河“在黄河西岸,发源自滂马山。相近诸山所出四水合流,名图声图河,西北流六十余里,有喀尔吉岭及相近诸山,流出七水汇流,名得尔多河,东北行百余里,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