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峄州

峄州

金兴定中置,治所在兰陵县 (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)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省兰陵县入州,属益都路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为峄县。


金兴定中置,治兰陵县(今山东省枣庄市南峄城镇南)。蒙古移治今峄城镇。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兰陵县入州。元属益都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州为峄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曹镇

    在今广西宜州市东四十五里洛东乡大曹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东大曹圩。明置巡检司及驿站于此。属宜山县。清时裁。旁有大曹渡,即龙江渡。(2)今镇名。在山东省宁津县西南部。面

  • 桑村集

   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桑村乡。民国 《重修滑县志》 卷6: “桑村集,距城七十五里。”

  • 后藏

    西藏旧分康(喀木)、卫、藏、阿里四部。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,以西与卫部合并称前藏;藏部称后藏。西藏旧分康(喀木)、卫、藏、阿里四部。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,以西与卫部合并

  • 棫山

    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5长宁军: 宝屏山 “军治之主山,与棫山诸峰相对”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 棫山 “在长宁县南十五里。峭壁插天,广袤数百里”。

  • 湘宫寺

    南朝宋建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青溪北。《南史·虞愿传》: “ (宋明)帝以故宅起湘宫寺,费极奢侈。以孝武庄严刹七层,帝欲起十层,不可立,分为两刹,各五层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,曰: ‘卿至湘宫寺未?

  • 浙东运河

    在今浙江东部。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,至北宋前期已全线建成。西起钱塘江南岸,经西兴镇至今萧山市,东越钱清江而至今绍兴市,又向东过曹娥江而至今上虞市,又东南经丰惠镇东通明坝连接姚江,下通甬江。南宋时因在近畿

  • 腰站街

    亦作药家镇。又名谭家铺。即今山东平原县西南腰站镇。清乾隆 《平原县志》 卷2: 腰站在“县西南五十里”。明清时为驿站,因地处恩县、高唐间,故名。

  • 恒河

    一名衡河。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 “恒河” 条引 《旧州志》: “衡河在州西北七十里。源出牛头山,自汉阴界来,曲折南行三百余里入月河。” 与月河合处有恒口镇。

  • 青弋江

    今安徽长江南岸最大支流。源出今黟县黟山北麓,合黄山与九华山间诸山溪水,东北至宣州市西与南陵县分界,称青弋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称清水,《说文》 称泠水。《晋书·钟雅传》: 东晋初,钟雅为从事中郎,补宣

  • 屠甸市

    即今浙江桐乡市东南屠甸镇。清光绪 《桐乡县志》 卷1: 屠甸市镇 “旧名石人泾,在千金乡,县东南十八里。相传寂照寺有二石佛,由海中浮至,以是得名。有谓为屠岸贾故里者,说殊不经,然有屠庵及屠家板桥,则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