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嵩山

嵩山

①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海滨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 嵩山 “上有石室,苔纹成 ‘文笔峰’ 三字,宛然如书,刮去复然。旁有石室,俗呼仙姑岩”。

②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五十二里。《清 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: 嵩山 “有異水洞,出银矿,又出铅、铁、铜、锡、丹砂之类。山下河水,间出砂金”。

③古名嵩高、外方、大室。在今河南登封市北。《旧唐书·高宗纪》: 永淳元年 (682) 七月,“造奉天宫于嵩山之阳”。武则天圣历二年 (699) 二月,“幸嵩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一》 引《旧志》 曰:“嵩山在登封县北十里。其山东跨密县,西跨洛阳,北跨巩县,延亘百五十里。太室中为峻极峰,左右列峰各十二,凡二十四峰。又西二十里为少室山。其峰三十有六。”

④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上津县: 嵩山 “在县南五十里。山高耸,与洵阳县诸山相接”。


在河南省中部,其主体在登封市境。由太室山(1440米)和少室山(1512米)组成,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。古称外方山。夏禹时称嵩高、崇山,商汤时称嵩高,西周时称岳山,东周始定嵩高为中岳,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。与泰山、华山、恒山、衡山共称“五岳”。这里山峦起伏,峻峰奇异。历史上根据山峰坐落方位、形状外貌和名人遗迹等,分为太阳、少阳、明月、玉柱、万岁、凤凰、悬练、卧龙、玉镜、青童、黄盖、狮子、鸡鸣、松涛、石幔、太白、罗汉、白鹿等七十二峰(五乳峰和峻极峰未计在内)。嵩顶又名峻极峰,是中岳嵩山的主峰,古有“嵩高峻极”和“峻极于天”之说。著名胜迹有北魏嵩岳寺塔、汉代嵩山三阙(太室阙、少室阙、启母阙)、元代观星台及少林寺、中岳庙、会善寺、法王寺塔、永泰寺、净藏禅师塔、初祖庵、嵩阳书院、石淙河摩崖题记、刘碑寺石碑和八方古文化遗址等,均为游览胜地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邓通城

    在今四川荥经县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7雅州:邓通城“在荣经县东三十里。文帝尝赐通严道铜山铸钱。又有饿死坑,亦通饿死之地也。李石诗曰:多少金钱满天下,不知更有邓通城”。

  • 官寨港

    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石城县: 官寨港 “在县西南百二十里。源出廉州府废石康县之六牛山,南流二十里入永安大海。近官砦盐场,因名”。

  • 鄂什

    一作鄂斯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 卷45: 西布鲁特 “在喀什噶尔西北三百里。道由鄂什逾葱岭而至”。

  • 五大连池

    在今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。由十二座老期火山、两座新期火山组成,使白河上游形成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,为黑龙江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疗养地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1:“墨尔根东南,一日地中忽起火,石块飞腾,声震

  • 孝堂山

    即古巫山。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十里孝里铺东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今巫山之上有石室,世谓之孝子堂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3郓州平阴县:“巫山一名孝堂山。《左传》云: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,即此山。山上有石室,俗传

  • 信城

    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。西汉置阳信县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海丰县 “广武城” 条下: 信城,“在县北十里。《志》 云,韩信下齐时所筑城也。今名信城里”。

  • 南投社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。南投乃高山族社名的音译。清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1即有南、北投社之名。1950年于此置南投县。

  • 冉州

    唐贞观九年(635)改西冉州羁縻州置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陈蒙州

    南宋置羁縻州,属黔州。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元改为陈蒙长官司。明初废。南宋置,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北。为夔州路黔州所领诸羁縻州之一。元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明初废。

  • 龙镇石

    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十五里秧溪河口,现已没入太平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龙镇石“在太平县穰溪东北。下临深潭,冬夏澄澈如一,号麒麟潭。其石高二丈余,世传龙镇水最宜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