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布达拉宫

布达拉宫

在今西藏拉萨市内玛波日小山上。为梵语之音。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洛伽山之说。布达拉是佛教徒比喻为印度佛教圣地普陀洛伽之转音。相传7世纪时,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,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始建宫室。后世屡有修筑。至清顺治二年(1645)达赖五世大加扩建后,始具今日规模。主楼累积十三层,高113米,东西长400余米,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,顶皆涂金,上下楼房万余间。金银浮屠佛像无数,有达赖喇嘛灵塔八座。另有佛堂、寝宫、庭院等,存有大量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极高的雕塑、壁画及元朝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封赐的诏书、印鉴、经文典籍、工艺珍玩等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玛布日山(红山)上。是中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,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。布达拉,或译普陀,梵语意为“佛教圣地”。公元7世纪时,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,为迎娶文成公主,在此筑宫城,后毁于兵燹。至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当政时期,先修白宫,后由其总管第巴·桑结嘉措主持扩建了红宫,始具今日规模。总面积13万平方米,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,也是原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。宫体主楼13层,高115.89米,东西长400米,全部为石木结构。内有宫殿、佛堂、习经室、寝宫、灵塔殿、庭院等。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,群楼重叠,气势雄伟,金顶辉煌,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风格。有达赖喇嘛灵塔八座,塔身以金皮包裹,宝玉镶嵌,金光灿烂。各殿堂墙壁绘有题材丰富、绚丽多姿的壁画,工笔细腻,线条流畅。宫内还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,如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诏敕、封诰、印鉴、礼品和精雕细镂的工艺珍玩,罕见的经文典籍以及各类佛像、唐卡(卷轴佛画)、法器、供器等。建国后,曾多次维修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,已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布达拉宫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叠翠山

    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平越府: 叠翠山 “群峰稠叠,青翠可挹,三江皆会其下”。

  • 沙窝

    ①即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大沙窝。1940年2月,八路军在此以数百人的兵力,突破了日伪军三千多人的合围,而且消灭了三百多敌人,创造了传奇式的平原突围战的奇迹。②在今河南淅川县南老城东。《宋史·孟珙传》:南宋

  • 涝池

    亦作潦池。在今新疆库车县东。顾炎武 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 卷117 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 “榻子河西十里为古克兀城。城北有雅斯雅河,城南有潦池。”

  • 瓦弄

    在今西藏下察隅地区,察隅县治南六十九里处,沿察隅河右岸。藏语意为狐狸沟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1944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
  • 辉发 (發) 部

    明末扈伦四部之一。分布于今吉林桦甸、磐石、辉南、海龙等市县境之辉发河流域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 辉发城,“辉发之先本姓伊克得哩,黑龙江岸尼玛察部人……旺吉努招服附近诸部,筑城于辉发河边呼尔奇山、号辉

  • 砀山

    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六十里芒砀山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 秦始皇东游,“高祖即自疑,亡匿,隐于芒、砀山泽岩石之间”。《清一统志·归德府》: 砀山“在永城县北八十里。与江南砀山县接界。亦曰宕山”。今芒砀山主峰

  • 邛崃关

    亦作邛郲关。隋大业十年(614)置,属严道县。在今四川荥经西南五十五里大相岭上大关。唐置邛崃守捉于此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符元年(874),“南诏乘胜陷黎州,入邛崃关,攻雅州”。即此。在今四川省荥经县凰

  • 天台山

    在今贵州平坝县西南二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天台山“在安平县(今平坝县)南二十里。石壁陡峻,一线石磴,盘旋而上。山顶有殿”。明万历十八年(1590)僧白云开山卓锡于此,建寺山顶。其后历经增修。现

  • 白地坪

    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南六里。1912年为兰坪县治。1938年迁治喇鸡井(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二十八里拉井镇)。1947年复迁治白地坪。1950年又迁喇鸡井。

  • 秧田市

    即荫田铺。今湖南常宁县东四十八里荫田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