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坑
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四十里,接蒲城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谓乾阬即秦汉龙首渠之尾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三年(883)利用沙陀族李克用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,“李克用进军乾阬”。即此。
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四十里,接蒲城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谓乾阬即秦汉龙首渠之尾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三年(883)利用沙陀族李克用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,“李克用进军乾阬”。即此。
①东汉中平元年(184),灵帝为阻止黄巾军进攻都城洛阳,置八关都尉,驻洛阳西南散关城(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三十里洛水北岸),统函谷、广城、伊阙、大谷、轘辕、旋门、小平津、孟津等八关。②明万历二十二年(15
战国魏地,后入于秦。在今陕西大荔县西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文侯十七年 (前430),西攻秦,“筑雒阴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雒阴在同州西也。”战国魏地,后入于秦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洛河南岸
清乾隆五十七年 (1792) 置,属西宁府。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。1913年改为贵德县。清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置,治今青海省贵德县。属西宁府。1913年降为县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南。北宋司马光宅园。娇小玲珑,别具一趣。宋李格非 《洛阳名园记》: “司马温公在洛阳自号迂叟,谓其园曰独乐园。园卑小不可与它园班。”
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凤栖山上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9汉阳军: 秋兴亭 “在军治后山巅。唐刺史贾载建。中书舍人贾至诗云,‘诗人之兴秋最高’,故以名。亭后飞阁瞰湖,对大别山,景趣尤胜”。
即太行山。在今河南、山西、河北三省交界处。《寰宇记》 卷52孟州济源县: “太行山,相传皇母山也,或名女娲山。其上有祠,民祈福而岁祷焉。其山起于邑界。”
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六十四里安棚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咸丰八年(1860)七月,“窜唐县之安棚、栗园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桐柏县西北部。安棚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100。原名安家棚,后简称安棚。
①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临城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二十四年(前275),“廉颇将攻魏房子,拔之,因城而还。又攻安阳,取之”。②战国赵地。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三年(前296)
①秦置,为长沙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114: “以地临湘水为名。” 西汉为长沙国治。东汉为长沙郡治。南朝宋为湘州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为长沙县。②北宋至道二年 (996) 改
西汉武帝时建,在今陕西兴平市东渭水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右扶风郿县: “成国渠首受渭,东北至上林入蒙笼渠。” 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 (盩厔)县北有蒙茏渠,上承渭水于郿县东,径武功县为成林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