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舆

平舆

一作平与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平舆县西北四十八里古城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二十三年(前224),王翦击楚,“取陈以南至平舆”。即此。


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十三年(前224年),“使将击荆,取陈以南至平舆,虏荆王”。《王翦列传》作“平舆”。秦置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梅堡

    即今广东三水市(西南镇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三水县:西南巡司“在县(今三水市西河口镇)东南十二里。地名杨梅堡,旧有西南寨,洪武三年改置巡司,并置驿于此”。

  • 建兴郡

    ①十六国西燕慕容永置,治所在阳阿县 (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)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废。和平五年 (464) 复置,永安中又废。②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

  • 李家街

    即今四川安岳县南李家镇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李家街“在治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水

    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北, 与巩义市接界。 《史记·张仪传》: “仪曰: 亲魏善楚,下兵三川,塞什谷之口。” 《集解》 “徐广曰: 一作 ‘寻’,成皋巩县有寻口”。《正义》: “ 《括地志》 云,温泉水即寻

  • 大溪口

    ①在今四川巫山县西九十里大溪河入长江处之大溪乡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发大溪口,入瞿塘峡。”《明史·傅友德传》:洪武四年(1371)伐蜀夏,“汤和尚顿军大溪口。既而江流得木牌,乃进师”。即此。1959

  • 普州

    北周建德四年 (575) 置,治所在安岳县(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)。隋大业二年 (606) 废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置,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安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普州。北宋徙治

  • 腊 (臘) 玛古猿化石地点

    在今云南禄丰县北十六里山坡上。从1975—1980年进行八次发掘。获腊玛古猿头骨三具,西瓦古猿头骨一具,带牙齿上、下颌骨破片三十余件,牙齿四百余枚。还发现长臂猿、三趾马、大唇犀、爪兽、剑齿象、虎、立齿

  • 高平水

    即今湖南新邵县西石马江。《水经·资水注》: 高平水 “出武陵郡沅陵县首望山,西南径高平县南,又东入邵陵县界,南入于邵水”。

  • 沙野城

    亦作沙也城。唐置军城,属巂州。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(河西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巂州:“又经沙野二百六十里至羌浪驿。”唐樊绰《云南志》卷1:“至巂州三阜城四十里,至沙野城八十里。”在今四川省西昌市南

  • 猫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。包括大猫屿与小猫屿。清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3载大猫屿、小猫屿,谓 “土人呼为大猫、小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