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昌县
元置,为应昌府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。后为应昌路治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元末,“帝驻于应昌府。又一年,四月丙戌,帝因痢疾殂于应昌”。明初废。
古县名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西南鲁王城。为应昌府治,二十二年后为应昌路治。明洪武中废。
元置,为应昌府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。后为应昌路治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元末,“帝驻于应昌府。又一年,四月丙戌,帝因痢疾殂于应昌”。明初废。
古县名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西南鲁王城。为应昌府治,二十二年后为应昌路治。明洪武中废。
一名陡石山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布列亚山北段。清乾隆《钦是盛京通志》卷27:陡石山在“(宁古塔)城东北二千五百四十四里”。
①在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北,疑即罕山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府:“有天平山、好水川,行宫地也,大定二十五年命名。”②在今江苏苏州城西二十里。支硎山之南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天平山“巍
即今浙江杭州市南夕照山。周密 《武林旧事》 卷5雷峰显严院: “郡人雷氏所居,故名‘雷峰’。” 有宝塔,系北宋开宝八年 (975) 吴越国建。1924年倒坍。“雷峰夕照” 旧为西湖十景之一。
即今陕西武功县西北四十里武功镇。北周建德三年(574)始置武功县于此。
①清置,属磐石县。即今吉林磐石县东南辉发河北岸黑石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磐石县: 辉发江“径黑石镇,左合朱其、呼兰,右大小色力河”。官商路 “东南黑石镇西达海龙”。②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九十里。旧属海
从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北戴河至海滨。全长10公里。为京奉铁路支线。1916年修建。1944年被日伪拆除。
西晋太康三年(282)改昭武县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邵武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4邵武军《军沿革》:象之按“晋改昭武曰邵武,避司马昭讳也”。东晋太宁元年(323)改名邵阳县。南朝宋永初元年(420)
西汉始元二年(前85)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淳化县北铁王乡南古城村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昭帝“追尊钩弋倢伃为皇太后,发卒二万人起云陵, 邑三千户”。县因此得名。元始四年(4)废。古县名。西汉昭帝置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乱石山“在蒲涧后,(唐)杜审言诗曰:乍将云鸟极,还与星河次;上耸忽如飞,下临如欲坠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“白云山”条:“乱石山在府东北二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寻甸府:三稜山“在府西南六十里,与嵩盟州废邵甸县接界。上有九十九泉,其水流入昆明县,即盘龙江之上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