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兴郡
①十六国西燕慕容永置,治所在阳阿县 (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)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废。和平五年 (464) 复置,永安中又废。
②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隋初废。
十六国西燕慕容永析上党郡置,治阳阿县(今山西晋城市西北大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晋城市西北一带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省。和平五年(464年)复置。永安中又省。
①十六国西燕慕容永置,治所在阳阿县 (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)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废。和平五年 (464) 复置,永安中又废。
②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隋初废。
十六国西燕慕容永析上党郡置,治阳阿县(今山西晋城市西北大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晋城市西北一带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省。和平五年(464年)复置。永安中又省。
即今浙江温岭市西十二里温峤镇。明置巡司于此,后废。清置温岭镇。
唐五代方镇。唐元和十五年(820)以郓曹濮节度使改名,治所在郓州(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西北十五里)。北宋初废。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元和十四年(819年)置郓曹濮节度使,次年号为天平军节度使,治郓州(今山东
清雍正五年 (1727) 置,属鹤庆府。治所在维城 (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)。民国 《云南维西县地志全编》: “以县治地居西极,取四维之一之义,因命名为维西。” 乾隆二十一年 (1756) 改属丽
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南之香江及其支流。一说在广南——岘港省广南附近大占海口一带。《隋书·刘方传》:大业初,经略林邑,“师次阇黎江……于是济区粟,度六里,前后逢贼,每战必擒。进至大缘江,贼据险为栅,又击破
西夏置,治所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镇。韦州静塞监军司治此。元废。又作威州。西夏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韦州镇。蒙古废。
即今广东英德市东北七十八里大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英德县东北有大镇墟。
战国秦惠王更元十三年(前312)置,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东)。因水为名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,留坝、勉县以东,乾祐河流域及湖北郧县、保康以西,米仓山、大巴山以北地。西汉移治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
即今广东增城市西北六十里福和镇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 69墟市: 增城县有 “福和墟”。
又作唐兀惕。元时蒙古人对党项族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的称号。其地相当今宁夏全境及甘肃西北部、内蒙古西南部和陕西北部一带。见“唐古特”。
亦名马髦山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四十里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神䴥元年(428),“司空奚斤追(赫连)定于平凉马髦岭,为定所擒”。即此。即“马毛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