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南城
唐南诏置,为开南节度驻地。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三十一里开南。南诏后期属银生节度。宋大理废。
南诏南部重镇。即今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开南。阁罗凤时曾为开南节度驻所。大理前期曾移银生节度驻此,后移驻威楚(今楚雄市),遂废。
唐南诏置,为开南节度驻地。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三十一里开南。南诏后期属银生节度。宋大理废。
南诏南部重镇。即今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开南。阁罗凤时曾为开南节度驻所。大理前期曾移银生节度驻此,后移驻威楚(今楚雄市),遂废。
在今江西广昌县东十五里。三国吴于此置南丰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)县废。
北宋崇宁三年(1104)以丁令谷置,属积石军。在今青海贵德县北。后废。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建州置,治所在安遂县 (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、罗定及广西岑溪等三县市部分地。十八年 (644) 废。
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北河和秦安县之五营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略阳川水 “出陇山香谷西,……又西径略阳道故城北,……又西南得水洛口,……又西北流入瓦亭水”。
即今江西新建县东北,鄱阳湖中矶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昌府:几山在“府东北百四十里,屹立鄱阳湖中,上有仙岩”。
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: 新坑山 “岩谷深邃。土人常避兵于此。《志》 云,山产硃砂水产”。
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少室山。唐李白《元丹邱歌》:“元丹邱,爱神仙。朝饮颍川之清流,暮还嵩岑之紫烟。三十六峰常周旋。”清同治《河南通志》卷7:“嵩山居四岳之中,故谓之中岳,其山二峰,东曰太室,西曰少室。…
古称南澳山。在广东省东南部韩江口外海中。为南澳县主岛。原名井澳。有古井、岛周多澳(泊船处),故名。隋开皇年间置潮州,岛在州南,改称南澳山。明设重兵屯守。清初为郑成功控制南粤沿海的重要基地。建国后改今名
在今辽宁抚顺市浑河北岸高尔山前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 显庆三年 (658),“诏副程名振经略辽东,破高丽于贵端城”。辽为贵德城。
在今湖南花垣县东南。《清史稿·高宗本纪》: 乾隆六十年 (1795) 石三保苗族义军 “陷永绥厅鸦酉寨, 镇镇总兵明安图等死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