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化厅
清雍正八年(1730)置,属安顺府。治所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。1913年改为归化县。
清雍正八年(17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紫云县。属贵州安顺府。1913年降为县。
清雍正八年(1730)置,属安顺府。治所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。1913年改为归化县。
清雍正八年(17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紫云县。属贵州安顺府。1913年降为县。
唐景龙四年(710)置,在伊州(今新疆哈密市)。后移治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伊吾军,开元中置,在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,管镇兵三千人,马三百匹,在北庭府东南七百里。”
在今山西汾阳县东二十里康宁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汾州府: “康家堡在府东二十里,临汾水上,有康家堡渡,路通平遥县。”
①唐南诏改巂州置,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。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改为建昌路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复为建昌府,属云南布政司,寻属四川布政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及德昌、米易等县地。二十五年 (
古名不家水。在今河南郑州市和中牟县境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开封府中牟县: “有郑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47郑州: 郑水 “源出梅山,京、索二水自荥阳而东合于郑水,又东北至中牟县,溉田千余顷,其余水下入于
即今四川布拖县。民国《西昌县志》有布拖。以布拖坝子为名。1953年设凉山彝族自治区布拖办事处,1955年改为布拖县。
元至元八年(1271)改甘肃路置,后属甘肃行中书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、民乐、临泽、高台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青海祁连县等地。十八年(1281)置甘肃行中书省于此。明洪武五年(137
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水东岸。《水经·蕲水注》:蕲春县“晋改为蕲阳县,县徙江州,置大阳戍”。
在今河南西平县境。《寰宇记》卷11西平县:“二十四陂,在县界,并魏典农邓艾所置也。”
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。《金史·靖安民传》:兴定四年(1220),靖安民“封易水公”,领“水谷、欢谷、东安寨”等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顺平县西北。《金史·靖安民传》:兴定四年(1220年),以蒙古兵南下,封靖
“承雀山” 之讹。即凫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4、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均作 “承匡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