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当涂县

当涂县

①东汉改当涂侯国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。三国魏废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复置,属淮南郡。东晋废。

②东晋咸和初侨置,属淮南郡。寄治于湖县(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北王旭乡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徙治姑孰城(即今安徽当涂县),属蒋州。大业初属丹阳郡。唐属宣州。宋为太平州治。元为太平路治。明、清为太平府治。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南淮河南岸。属九江郡。三国魏废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复置,属淮南郡。东晋侨立于江南,此县遂废。相传本涂山国,夏禹娶涂山氏,并会诸侯于此。有禹墟。(2)东晋成帝侨立于丹阳郡于湖县。晋末割于湖地为实土。治今安徽省南陵县东南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移治姑孰,即今当涂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安徽省东南部、长江东岸。属马鞍山市。面积 1405 平方千米。人口66.9万。辖9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秦置丹阳县,治今县东北丹阳镇,属会稽郡。西汉属丹阳郡。三国吴置于湖城,为督农校尉治。西晋太康初置于湖县,治今大公圩西芜湖县境。东晋筑姑孰城,为今城关镇建城之始。成帝时以流民南渡于湖县侨置当涂县,晋末分于湖县地为实土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丹阳、于湖县,移当涂县治姑孰城,属蒋州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丹阳县。贞观元年(627年)并丹阳入当涂。五代南唐置新和州,不久改为雄远军。北宋初改为平南军,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升南平军为太平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太平州为太平路。至正十五年(1355年)朱元璋改太平路为太平府。1912年废府。1914年属芜湖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设当涂市,隶皖南行署区,为芜当专区驻地。1950年撤市存县,属宣城专区。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,1980年属宣城地区。1983年为马鞍山市辖县。地处长江沿江平原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油菜籽、小麦、棉花为主。水产资源丰富,以长江鲥鱼、釜山螃蟹及圩区荸荠著名。矿产以铁为主,有姑山、黄梅山、睦山等矿区。工业有肉类加工、化工、炼铁、轧钢、机械、建材等厂。宁芜铁路和宁芜公路纵贯县境西部,当溧公路横穿县境北部。长江水运通航南京、芜湖等地。姑溪河、水阳江、青山河常年通行小轮。名胜古迹有青山李白墓、明建金柱塔和太平天囯营垒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鲁苏穆丹卡伦

    亦作乌苏苏湾、乌鲁苏牡丹。清置,属黑龙江副都统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西北科尔沙科沃黑龙江河湾内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33:黑龙江城“乌鲁苏穆丹喀作,驻防官一员,领兵十七名,每月一更”。咸丰四年(185

  • 张栅

    即今四川遂宁市西南安居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安居县:“旧治柔刚山, 天授二年移治张栅。”

  • 平泉井

   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5简州:平泉井“在平泉县。市民日汲于此者五百家,不随所汲多寡为之增损,县因得名”。

  • 兰昌宫

    唐置,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河南郡福昌县:“西十七里有兰昌宫。”

  • 八舟军民长官司

    宋置,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北二十里八舟。元属思州安抚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)改为八舟蛮夷长官司。

  • 河塘镇

    亦作河夹塘镇。即今湖南汨罗市西北河夹塘村,滨汨罗江。旧属湘阴县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卷1湘阴县图: 县东北有河塘镇。

  • 长乐郡

    ①北魏改长乐国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信都县(今河北冀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、枣强、新河、南宫、武邑等县市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福州置,治所在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

  • 沌阳县

    西晋末置,为江夏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又东径沌阳县北,处沌水之阳也。”后属江夏郡。南朝陈废。古县名。西晋末置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西。因“处沌水之阳”(《

  • 荔平关

    ①西汉置,属荔浦县。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7桂州荔浦县: “县南有荔平关,今废。”②唐置,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冯乘县: “有荔平关。”

  • 葵潭寨

    即今广东惠来县西北葵潭镇。清乾隆《潮州府志》 卷 14 惠来县: 葵潭墟在 “县西九十里。为闽广通衢”。雍正七年 (1729) 设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