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尚干镇。清乾隆十年 (1745) 置永庆巡司于此。
在今越南北部谅山北。《元史·安南传》: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征安南,“至禄州,复闻(陈)日烜调兵拒守丘温,丘急岭隘路,行省遂分军两道以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谅山府:邱温城在“府北二百里,即今
元置,在今湖南湘潭市南。明废。
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北渡山“产美石”。
即时来。 春秋郑邑。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厘城。《左传》: 隐公十一年 (前712), “公会郑伯于”。《春秋》 作时来。《公羊传》 作祁黎。
今贵州安顺市地。宋时为普里部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普定路: “本普里部,归附后改普定府。” 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罗鬼仡佬可苗所居,号普里部。”
①即清明门。汉长安城东面中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南玉女村北。王莽改名宣德门。②北宋东京 (今河南开封市) 皇城中南门,为正门。一称宣德楼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 “宋初,依梁、晋之旧,名曰明德,太平兴国三
北宋元丰四年(1081)置,属乐共城。在今四川纳溪县南永宁河西花果镇(大洲驿)。南宋属纳溪县。后废。
亦作克尔素边门。清建,为柳条边门之一。即今吉林梨树县东之东辽河西岸赫尔苏门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 克尔素边门 “在吉林城西北四百里,东距伊屯边门一百八十四里”。村名。在吉林省梨树县东南部、东辽河西岸
北宋元丰四年 (1081) 置,属邵州。治所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莳竹村。崇宁四年 (1105)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置,治今湖南省绥宁县西南。属邵州。崇宁四年(1105年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