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山东泰安市岳顶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“山前有鸡笼峰、招军岭,山麓有东百丈崖,瀑布下汇为泉,名天绅泉。内有白龙池,又西百丈崖,在东崖西三百步,其高十倍东崖。”
南宋初州守马彦先筑,在今江西吉水县东北二十里。
①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榆社县(今山西榆社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地。六年 (623) 废。②辽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和众县 (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地区
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四十八里朱河镇。清雍正十年(1732)移瓦子湾巡司于此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裁,改主簿。
①在今安徽无为县北五十里。产青檀,故名。亦作檀山。《宋书·鲁爽传》: 北魏豫州刺史跋仆兰 “设伏檀山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 ·庐州府》 作“青檀山”。②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峄县: “
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富阳县: 富春江,“ (县) 西南五十里有桐洲,以上接桐江而名,尾入孙洲”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一》: 桐洲 “有濑,世传为子陵垂钓处”。
东汉建武六年 (30) 改舂陵侯国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。三国魏黄初二年 (221) 改为安昌县。古县名。东汉改舂陵侯国置,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。属南阳郡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年)改
明置,属宁番卫。在今四川冕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番卫军民指挥使司“乌角关”条内:“卫北二十里有北山关, 皆为戍守处。”清设把总驻守。
唐武则天改东都洛阳置。即今河南洛阳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光宅元年 (684),“改东都为神都,宫名太初”。神龙元年 (705),复称东都。唐光宅元年(684年)武则天定都洛阳,改旧号东都为神都,即今河
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南辉南镇。清宣统初,辉南厅自大肚川移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