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房县

房县

①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古城子乡附近。东汉属辽东属国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大辽水》: 大辽水 “东南入塞,过辽东襄平县西。又东南过房县西”。即此。

②明洪武十年 (1377) 改房州置,属襄阳府。治所即今湖北房县。成化十二年 (1476) 改属郧阳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盘山县西。属辽东郡。东汉后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北省南部。属十堰市。面积 5110 平方千米。人口49.5万。辖7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以“纵横千里,山林四塞,其固高陵,如有房屋”而得名。春秋称防渚,秦置房陵县,属汉中郡。东汉末为房陵郡治。三国魏为新城郡治。南朝梁末为岐州治。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,改新城郡为光迁郡,又为迁州治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为房陵郡治。唐贞观十年(636年)改光迁县为房陵县,为房州治。天宝初改为房陵郡,乾元元年复为房州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降房州为房县,属襄阳府。成化十二年(1476年)属郧阳府。1914年属襄阳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陕西省两郧专区。1950年属湖北省郧阳专区,1952年属襄阳专区,1965年复属郧阳专区。1970年属郧阳地区,1994年属十堰市。地处鄂西北山地,四周高山环绕,略成盆地。北部属武当山,南部属大巴山,主要河流为堵河、马栏河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芝麻。并产油桐、油茶、漆树等,黑木耳有名。矿产有磷、石煤、铜、铁、铅、锌、重晶石、水晶石等矿。有机械、电力、制药、棉织、化工、食品、建材、木材加工等厂。烙花筷、黄酒为地方名产。209、316国道在城关相交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温泉寺、黑龙洞、挂榜岩、七里河遗址、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猱村

    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武侯祠附近。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》: 太和年间,“蜀先主祠旁有猱村,其民剔发若浮屠者,畜妻子自如,德裕下令禁止。蜀风大变”。

  • 傿县

    亦作��。西汉置, 属陈留郡。 治所在今河南柘城县北三十里远襄乡。 东汉为��县。 西晋废。古县名。傿,又作��,通

  • 七里港

    亦曰七里沟。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江都县:“宝历二年,漕渠浅,输不及期,盐铁使王播自七里港引渠东注官河,以便漕运。”即此。

  • 丁吉牙城

    即今西藏定结县东南定结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丁吉牙城“在日喀则城西南四百十里”。

  • 冠氏县

    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魏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冠县。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仍属魏州。宋属大名府。蒙古至元六年 (1269) 升为冠州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析馆陶县地置,治今山东省冠县北。属武阳

  • 华阳墟

    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南华阳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90:长乐县有华阳墟。

  • 勃利县

    1916年析依兰县置,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治所在勃利 (今黑龙江省勃利县)。1928年直属吉林省。1945年划归合江省。1949年划归松江省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东部。属七台河市。面积 44

  • 大水井

    即今云南罗平县东南大水井乡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罗平县南部。大水井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100。明在村中打有一口大井,遂名。产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烤烟、生姜等。黄八公路经此。(2

  • 乞蓝部

    宋大理置,属腾冲府。在今缅甸克钦邦西南部莫宁。元代改云远路。

  • 岘

    即今吉林集安市西二十余里小板岔。 《北史·高句丽传》: 三国魏正始五年 (244) 讨高句丽,“幽州刺史毋丘俭将万人出玄菟讨位宫,大战于沸流。 败走, 俭追至岘, 悬车束马登丸都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