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扬子县

扬子县

①唐永淳元年(682)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。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中复名扬子县,大中祥符六年(1013)移治今江苏仪征市,为真州治。南宋建炎元年(1127)升为扬子军,四年(1130)复为扬子县。绍兴十一年(1141)复升为军,十二年(1142)复为扬子县。元至元中为真州路治,二十一年(1284)复为真州治。二十八年(1291)移治新城(今仪征市东北新城镇)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名仪真县。

②清宣统元年(1909)改仪征县置,属扬州府。治所即今江苏仪征市。1914年复名仪征县。


古县名。(1)唐永淳元年(682年)改扬子镇置,治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扬子桥附近。属扬州。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。地当运河与长江之交,为南北交通要地;唐大历以后,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。(2)北宋天圣元年(1023年)改永贞县置,治今江苏省仪征市。为真州治。南宋建炎元年(1127年)升为扬子军,四年复为县,绍兴十一年(1141年)又升军,次年又复为县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又移治今仪征市东新城。南宋、元时为真州治所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废。(3)清宣统元年(1909年)改仪征县置,治今江苏省仪征市。属扬州府。1912年复改仪征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角村

    一名新皋。即今江苏宝应县西新集。南宋嘉定六年(1213)议于此决白水塘以阻北兵南下。

  • 宁县

    ①西汉置,为上谷郡西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万全县。三国时废。②明洪武初降宁州置,属南昌府。治所即今江西修水县。弘治十六年(1503)复升为宁州。③1913年改宁州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华宁县。因与

  • 上川郡

    南朝梁大同元年(535)置,为华州治。治所在淮安县(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)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梁置,治淮安县(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桐柏县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黄石山

    ①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方城县 “七峰山” 条下: 黄石山 “亦奇胜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黄石山 “耸然高出诸山。一名小武当山。下有青龙潭,西有白虎峰,南有火精岭,北有

  • 小琉球屿

   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西南。大琉球之名在明初乃台湾本岛之旧称。明万历以后,小琉球之名乃专指本岛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小琉球屿“在凤山县南(今高雄市北左营区) 一百里下淡水南大海中。《旧志》:屿周二十余里。

  • 越华馆

    一名越华楼。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7引 《南越志》: “朝台西三十里即圆冈,傍江构越华馆以送陆贾。”

  • 下洪州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属新安府。治所在长津县(今越南东北部海兴省嘉禄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海兴省东部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入安南。

  • 偏城县

    1939年冀鲁豫边区由黎城县析置,属太行区。治偏城镇 (今河北涉县北偏城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涉县。旧县名。太行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初由河北省涉县北部偏城镇一带设偏城办事处。同年8月设县,并以偏

  • 隔蒲潭镇

    在今湖北云梦县南十八里隔蒲镇。《清一统志· 德安府》: 隔蒲潭镇 “在云梦县南,临涢水”。在湖北省云梦县西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6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隔蒲潭,人口5960。春秋时蒲骚地,因涢水相隔

  • 领方县

    西汉置,属郁林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。三国吴改为临浦县。西晋复改为领方县。南朝梁为领方郡治。隋属郁林郡。唐武德间改为岭方县。古县名。领,又作岭。汉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西南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