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透岩
在今海南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感恩县: “抱透岩在县东北五十里。岩在山巅,口仅二尺许,内阔如巨室,黎人常藏谷帛于此。”
抱陵港 即今海南文昌县东北宝陵港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琼州府文昌县: “东北有青蓝头巡检司,后迁县东抱凌港。”
在今海南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感恩县: “抱透岩在县东北五十里。岩在山巅,口仅二尺许,内阔如巨室,黎人常藏谷帛于此。”
抱陵港 即今海南文昌县东北宝陵港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琼州府文昌县: “东北有青蓝头巡检司,后迁县东抱凌港。”
①北宋置,属寿安县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七十六里三乡乡。金属福昌县。②在今甘肃华亭县南八十里上关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二》:三乡镇“地有三乡川,故名”。(1)古镇名。(1)北宋置,即今河南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上林县 (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林、马山等县地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澄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上林县(今广西上林县南)。辖境相
即今广东南海市东北盐步镇。明、清置神安巡司于此。
亦作扶犁县。即夫黎县。在今辽宁义县东南。《后汉后·鲜卑传》:元初二年(115),鲜卑“夏攻扶黎营,杀长史”。李贤注:“扶黎,县,属辽东属国,故城在今营州东南。”古县名。东汉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南。属
即汉渠。在今宁夏西北部黄河西岸。《西夏书事》卷20作“汉源渠”。
①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崖州 “南山” 条: “又南十里曰钓台山,中有试剑峰。又有岩曰大洞天岩,前瞰大海,后环曲港,峭壁在南,小洞附北。岩之西北,复有一岩曰小洞天,岩外临海
北宋置,属淄川县。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西金岭回族镇。清有益都县县丞驻此。胶济铁路在此有支线 (铁山支线) 通铁山。在山东省招远市西北部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村,人口1.26万
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北三十四里石港镇。明洪武初置巡司,嘉靖中置寨。后废。清设盐课大使于此。民国初并入掘港、吕四二场。在江苏省通州市北部、九圩港两岸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7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
一作逄旺街。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八里逄王。明万历 《安丘县志》 卷5镇店: 县东北 “逄王,有市”。
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置,在今新疆若羌县北罗布庄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81婼羌县:罗布驿 “驿东即罗布淖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