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余 (馀) 丘
在今山东临沂市境。《春秋》: 庄公二年 (前692),“夏,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”。杜注: “於余丘,国名也。” 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 以为邾国之邑名。
在今山东临沂市境。《春秋》: 庄公二年 (前692),“夏,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”。杜注: “於余丘,国名也。” 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 以为邾国之邑名。
①亦名独山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永宁县:团山在“县西北十五里。巍然独立。本名独山,县之主山也”。②在今河北行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行唐县:团山在“县北五十里。以山形团耸而名”。
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归流河,为洮儿河支流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》: 败叛王火鲁哈孙于兀鲁灰河 (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),“还至哈刺温山,夜渡贵烈河,败叛王哈丹”。即此。
在今广西岑溪县西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岑溪县:乌峡镇“旧置于乌峡山下。后移于此,改为上里河巡司”。
即今广东广州市东北天河区东圃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2番禺县:“东陂堡,城东四十里。……往来大道有新墟、东图墟。”
清置,属怀仁县。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安宿疃村。
一名治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4武连县:“治山一名五郡山。《周地图》云:县南有治山,县人张逸背梁附后魏,与梁将杨乾运于此山下大战,乾运大败,死者千人。恭帝元年,收骸骨并为一墓,死
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平遥县:卤涧水“出县东南二十里之朱坑,流经县东,分为二十四池,灌溉民田”。
一名思湖。在今江苏金坛市南六里。宋《嘉定镇江志》卷6:白龙荡“在县南六里,龙祠在焉。庙前有亭,湖山极可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金坛县:白龙荡“旧名思湖。宽衍蓄水,以纾下田之涝。今为居民筑埂,擅菱
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。为太子河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辽东郡居就县: “室伪山,室伪水所出,北至襄平入梁也。”
亦作吉利。即今河北枣强县东二十二里吉利乡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枣强县:东有吉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