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晋安县

晋安县

①西晋太康初改东安县为晋安县,属晋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。南朝梁天监中为梁安郡治。陈天嘉五年 (564) 改为南安郡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为南安县。

②东晋安帝时置,属新巴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南一百十五里。北周属晋寿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 改为葭萌县。

③北周闵帝置,为金迁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升钟镇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入晋城县。

④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晋城县置,属隆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升钟镇。先天二年 (713) 属阆州,天宝初属阆中郡,乾元初复属阆州。北宋熙宁三年 (1070) 废入西水县。


古县名。(1)西晋太康初改东安县置,治今福建省南安市东丰州镇。属晋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南安县。南朝梁天监元年(502年)至陈天嘉五年(564年)间分别为梁安郡、南安郡治。梁时为中国交通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的重要海港。(2)东晋安帝析晋寿县置,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。属新巴郡。隋开皇十八年改葭萌县。(3)北周闵帝置,治今四川省南部县西北。属金边郡。隋开皇三年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又改晋城县置晋安县,仍治南部县西北。属阆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降为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松赞干布墓

    在今西藏穷结县城对面的木惹山上。为藏王墓之一。《西藏王统记》 载: “王薨于盆域萨毛岗,乃于亚隆穹保,建造三陵,一切建筑无与匹者。”

  • 浮邱山

    又名隐玉山。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十五里浮山。旧以产茶著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繁昌县:“县东有浮邱山,有二峰及浮邱洞,又有龙池诸胜。一名隐玉山。相传浮邱翁隐于此。”

  • 大虹桥镇

    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二十四里大虹桥乡。清道光《武陟县志》卷8:集镇有大虹桥。

  • 东华门

    今北京故宫东华门。明、清紫禁城之东门。

  • 桂文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右屯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北桂文村。

  • 蛮氏

    春秋部落。后灭于楚。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 (今名东、西村)。《左传》: 成公六年(前585),“蛮氏侵宋”。又,昭公十六年 (前526)一月,“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,使然丹诱戎蛮子嘉

  • 高都镇

   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百二十里。明置高都巡司。(1)古镇名。即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高都。明时置巡检司于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山西省泽州县东北部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都,人口354

  • 百色厅

    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即今广西百色市。光绪二年(1876)升为直隶厅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百色市及田东、田阳等地。1912年改为百色府。(百bó) 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

  • 冯家峪

   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八十里冯家峪镇。明、清皆设堡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“马峪关南有冯家峪堡。”集镇名。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北部、白马河西岸。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80。据传,宋、辽在附近交战,宋军

  • 武隧津

    西晋、北魏时期易水 (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) 流径武遂之俗称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 易水“又东流,南径武遂县南、新城县北……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,津北对长城门,谓之汾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