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景谷县

景谷县
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平兴县置,为沙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 (白水街)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景谷县: “因县北景谷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义城郡。唐武德初属利州,四年 (621) 为沙州治,贞观元年 (627) 复属利州。天宝初属益昌郡,乾元初属利州。宝历元年 (825) 废。寻复置。五代废。

②1914年改威远县置,属普洱府。治所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。1914年5月13日 《共和滇报》: “查该县治西有景谷江,经部议,拟定改名景谷县。” 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85年改设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。

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平兴县改置,治今四川省青川县东北、白龙江西岸,属义城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为沙州治。后属利州。宝历元年(825年)废,寻复置,五代又废。(2)旧县名。原名威远县,因与四川省威远县重复,1914年更为景谷县,治今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驻地威远镇老街。1985年撤销,改设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鄫州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兰陵县(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 复置,治所在丞县 (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

  • 思农镇

   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。旧属天河县,明置土巡司于此。

  • 思罗

    在今广西藤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 “白石砦” 条下: “又思罗巡司在县南百三十里思罗村。洪武中置,旋废。”

  • 丰利郡

    西魏改南上洛郡置,治所在丰利县(今陕西白河县南)。北周废。西魏改南上洛郡置,治丰利县(今陕西白河县南)。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白河、平利二县地。北周废。

  • 马鞍山

    ①又名戒坛山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南。西山支脉,其山麓有戒坛寺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马鞍山“在房山县北六十里,以形似名。上有庞涓洞”。②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邢台县:“马鞍山在府西

  • 少昊陵

    又作少皞陵。在山东省曲阜市区东4千米旧县村东北。少昊又作少皞,系传说中五帝之一,姓己,名挚,号金天氏,徙都曲阜,修太昊之法,以鸟名官。陵始建年代不详,据《曲阜县志》记载,宋代即“叠石为坟”,明、清两代

  • 英格可力驿

    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 置,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。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81 新平县: 英格可力驿 “有庄。光绪中叶设抚辑招徕局于此”。

  • 常旧山

    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谷和县 “有常旧山”。

  • 石棚寨

    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南百里唐赛儿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益都县:“明永乐中,妖妇(按指对农民起义的侮称)唐赛儿作乱,保据于此。”唐赛儿,山东蒲台(今滨州)人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率众在此起义。石棚寨又名

  • 东华山

    ①即今江苏丰县东南三十里华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丰县:东华山“亦曰华山,亦曰小华山。周十余里。土山也。明嘉靖五年,以河患移县治此。三十一年复还旧治”。②在今江西永新县城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