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营
清乾隆间置,即今辽宁朝阳县南六家子镇。民国 《朝阳县志》 卷5: “朝阳营守备署,在县南一百六十里六家子,乾隆三十九年设。”
清乾隆间置,即今辽宁朝阳县南六家子镇。民国 《朝阳县志》 卷5: “朝阳营守备署,在县南一百六十里六家子,乾隆三十九年设。”
一作白杨木站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置,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东五站乡。后废。
元初改巩昌府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在陇西县(今甘肃陇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、漳县、通渭、武山,甘谷等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为巩昌府。元初改巩昌府置,治陇西县(今属甘肃)。为巩昌都总帅府治。辖
一作緍。夏、商时国。春秋时属宋。在今山东金乡县。《春秋》: 僖公二十三年 (前637),“齐侯伐宋,围缗”。即此。《左传》: 昭公四年 (前538),“夏桀为仍之会,有緍叛之”。皆此。西汉置东緍县。古
①战国魏文侯置,秦代治所在肤施县(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)。西汉时辖境相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等地。东汉建安二十年(215)废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鄜城郡置,治所在洛交县(今陕西富
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。西汉武帝时开凿, 自今陕西眉县东北渭水北岸开口,引渭水东流,经兴平县、咸阳市北,至泾、渭会合处注入渭水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关中灵轵、成国、
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3兖州府:芦泉“在东平州东北三十里。元行省尚书严实尝引水构亭为游观之所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芦泉山,“《府志》:相传唐尧陵在山之麓,今改祀濮州。左右峰峦拱峙,
俗称天桥山。在今辽宁锦州市天桥镇东南海域中。清康熙《锦州府志》卷1:大笔架山在“城西南六十里。峙海中,状如笔架。潮退见天桥,广八丈,长四里。上有朝阳寺。多飓风,屋瓦辄飘去。今存空堵。康熙十三年,察哈喇
今青海玛多县南之热曲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赤宾河“又二三日,水西南来,名亦里出,与赤宾河合。又三四日,水南来,名忽阑。又水东南来,名也里术,合流入赤宾,其流浸大,始名黄河”。
唐于营州东北置,属师州羁縻州。神龙中寄治于良乡县之故东闾城(今北京市房山区境)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以室韦、契丹部落置,侨治营州(治今辽宁朝阳市)境内废阳师镇。以阳师水得名。武周万岁通
西晋永嘉五年(311)前凉张轨置,属晋兴郡。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黄河北岸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径左南城南。《十三州志》曰,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有左南城者也,津亦取名焉。”《晋书·秃发傉